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我国林地地役权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9-09-26 21:39
【摘要】:向公众提供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并为此保育森林资源是国家的责任,除非另有约定,单个的公民或企业只负担不损害环境的消极义务。森林资源是保证生态环境良好的基本条件,无论是经济形态的森林资源还是生态形态的森林资源,国家均负有保育的责任。林地地役权制度通过国家与林业经营者订立林地地役权合同设立林地地役权,具有保证森林资源数量、确保森林资源质量、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科学性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森林资源保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
【基金】: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赣教社政字[2008]5号)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资助课题“物权法的实施与自然资源使用权相关问题研究”的成果
【分类号】:D92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惠勋,周晓峰,王义弘,周洪泽;森林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钟雯彬;公共产品法律调整模式分析[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菁黎,罗菊春;风景林植物群落质量的综合评价[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胡元聪;;我国公共投资准入法律制度的重塑[J];理论与改革;2007年02期

3 石春娜;王立群;;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相关问题研究评述[J];林业资源管理;2006年05期

4 刘璨;森林资源与环境价值分析与补偿问题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03年02期

5 陈勇,支玲;森林环境服务市场研究现状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5年04期

6 石春娜;王立群;;我国森林资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7年02期

7 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赵同谦,彭廷柏;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9期

8 单飞跃;;公共经济法:经济法的本质解释——兼与李曙光《经济法词义解释与理论研究的重心》一文商榷[J];政法论坛;2006年03期

9 陈世清;;提高广东省森林质量和功能的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如华;北京山区综合开发工程效益价值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王树良;建国以来黑龙江森林经营管理的系统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伊铭;森林认证地区标准[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高瑞馨;林口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高云峰;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价值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严会超;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朱洪革;森林自然资本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耿玉清;北京八达岭地区森林土壤理化特征及健康指数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马阿滨;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天文;基于GIS的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程志光;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付晓;基于GIS的森林立地分析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王振;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5 沈慧;自然垄断价格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易军;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研究与景观优化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朱建敏;司法救助制度初论[D];武汉大学;2005年

8 萨日娜;关于环境政策对自然资源利用影响的中日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9 谭乐;蒂布特模型在西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10 李修波;信息产品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合胜;加快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发展林业生产力的根本措施[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刘宏明;我国林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林景源;陈庆铨;林名堂;;尤溪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成效[J];福建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4 徐晋涛,曹轶瑛;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Z2期

5 李志强;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J];经济师;2001年12期

6 刘金龙;;对中国集体林区产权改革诸问题的认识[J];林业经济;2006年08期

7 李周;私有林与中国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03期

8 陈波;支玲;刑红;;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01期

9 支玲,李怒云,田治威,王娟,林德荣;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会泽县、清镇市为例[J];林业科学;2004年03期

10 沈文星;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本文编号:2542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542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1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