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利益分配论批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蒋亚娟;;论环境权的证伪与证实[J];理论界;2007年02期
2 刘惠荣;苑银和;;环境利益分配论批判[J];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3 任丽梅;;走向低碳模式的环境资源利益分配关系重构[J];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钢;;义务本位论、权利本位论和环境公共利益——以乌托邦现实主义为视角[J];法商研究;2010年02期
2 颜运秋,石新中;论法律中的公共利益[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陈泉生;环境法的特征[J];环境导报;1999年04期
4 谭亚莉;;国家功能与再分配的原初正义——兼驳诺奇克对罗尔斯的批评[J];齐鲁学刊;2009年01期
5 赵丽;;论生态文明引领下的工业化思路[J];齐鲁学刊;2010年04期
6 徐凤真;;集体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被泛化的根源与化解路径探析[J];齐鲁学刊;2010年04期
7 王淑华;;征收权与财产权平衡视角下的公益征收认定[J];齐鲁学刊;2011年05期
8 祁伟;;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利益及其实现[J];齐鲁学刊;2011年06期
9 张联,张玉军;欧州等国环保行政管理体制[J];世界环境;2002年05期
10 赵高旺;秦正发;;论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实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法善;刘会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利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思思;任大鹏;;我国农村环境趋恶原因与制度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3 黄中显;;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动力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4 彭运朋;;环境权辨伪[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高颖;张宗涛;单斐;;浅谈环境侵害及防止[J];科技资讯;2008年17期
6 刘嘉;肖惠娜;;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冲突的法律协调——以某地两水电站“复活”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莉莉;;论“参与型”公众环境利益诉求机制建构——以H化工厂事件为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房俊民;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和环境利益[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1期
9 袁华萍;赵永行;张宝兵;;农业制度变迁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生态经济;2007年01期
10 雷毅;;环境整体主义的生态学基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建华;;浅析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伟;;论环境诉权的价值[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葛枫;;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5 邸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张兰;;风险社会中环境正义下的立法走向:环境法的倾斜保护及其实现途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7 钭晓东;赵胜军;;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范式研究——温州需求诱致型行政指导机制变迁与环境行政方式拓展[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8 赵永康;;中国律师应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大有作为[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立新;;环境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钭晓东;;生态文明、风险社会与环境法功能进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周主持 刘同江;环境利益对群众最现实[N];德州日报;2005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张苓;公众环境利益岂可漠视?[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汪小意 实习记者 陈奕伶;日本停止对华ODA损害共同环境利益[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4 贾品荣;环保危机源于政府失灵[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常纪文;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绿色法治工作[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任勇 俞海 冯东方;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需界定[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记者 杨纯;加强环境执法监督维护群众环境利益[N];科技日报;2008年
8 陈谦;从公众参与看利益协调[N];中国环境报;2007年
9 李佳鹏 万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呼之欲出[N];经济参考报;2007年
10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白春苏;利奥波德:倡导整体性的大地伦理[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刘会齐;环境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4 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孟庆垒;环境责任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7 陈懿;环境司法正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韩晶;论环境法协调发展原则[D];武汉大学;2009年
9 冯琳;环境法在军事领域的适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杨;论农民环境利益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丽芳;论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冯敬尧;公众参与机制研究——以环境法律调控为视角[D];武汉大学;2004年
4 段志辉;论程序参与[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江燕;论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D];湖南大学;2009年
6 米娜;环境损害赔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王立侠;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观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安喜厌;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与民间环保社会团体[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程海东;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黄以胜;论环境群际公正[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3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56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