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
本文关键词:试论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能动性的不断深化造就了经济飞速发展的盛况,但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环境侵权事件屡见报端。而所谓的环境侵权的概念是指行为人的生产、生活等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或者破坏,并进而对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或损害之虞的行为。相对于一般侵权行为而言,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平等性、广泛性等方面,这些特殊之处也使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难度大为提升。而作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之一的因果关系关乎侵权人责任的承担和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救济。针对环境侵权这一特殊侵权,我国的《侵权责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立法中明确规定了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最近两年的环境法的司法解释中更是规范了举证责任倒置具体运用的细节规定,但是举证责任倒置毕竟不同于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只对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进行了举证责任上的分配,但证明方法上依旧没有规制,我国环境侵权在司法实践中依旧存在着问题:在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上,方式奇多且并不统一,有采用传统的必然因果关系,有采用后进的相当因果关系,有创意的采用新兴的因果关系推定,还有单独、严格的适用了举证责任倒置等做法。各国也都在对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案例中的司法经验不断积累和总结,提出了诸如盖然性理论、疫学因果关系等学说。笔者在肯定了我国现有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保护环境侵权受害人更加彻底等重大价值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参考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和理论学说,主张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应该秉持“两分”的立场,在责任成立上采用因果关系推定,在责任范围上坚持相当因果关系。并且,我国立法上应该在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认定上确立因果关系的推定原则,将举证责任倒置和因果关系推定等相结合,使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得到妥善有效的解决,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环境侵权 因果关系 举证责任倒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3-15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4 研究难点、创新与不足之处15-17
- 1.4.1 研究之难点15
- 1.4.2 创新之处15-16
- 1.4.3 不足之处16-17
- 第2章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概述17-22
- 2.1 环境侵权的概念及特征17-19
- 2.1.1 环境侵权的概念17-18
- 2.1.2 环境侵权的特征18-19
- 2.2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概念及特征19-21
- 2.2.1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概念19-20
- 2.2.2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特点20-21
- 2.3 小结21-22
- 第3章 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践22-32
- 3.1 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理论概述22-25
- 3.1.1 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22-24
- 3.1.2 对我国环境侵权理论的评价24-25
- 3.2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立法实践25-27
- 3.2.1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法律规定25
- 3.2.2 关于环境侵权最新的司法解释25-27
- 3.3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司法认定现状27-30
- 3.3.1 司法实践中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27-28
- 3.3.2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8-30
- 3.4 小结30-32
- 第4章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的主要理论32-40
- 4.1 盖然性因果关系学说32-34
- 4.1.1 优势证据说的概述和评价33-34
- 4.1.2 事实推定说的概述和评价34
- 4.2 应用疫学推定因果关系的学说34-36
- 4.2.1 疫学因果说的概述和评价34-36
- 4.2.2 个别因果关系说的概述和评价36
- 4.3 以经验法则判定因果关系的学说36-39
- 4.3.1 间接反证说的概述和评价36-38
- 4.3.2 姑且推定说的概述及评价38-39
- 4.4 小结39-40
- 第5章 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规则的建构40-48
- 5.1 因果关系推定理论的应用40-44
- 5.1.1 因果关系推定内涵的明晰40-41
- 5.1.2 因果关系推定的基本规则41-44
- 5.2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立法之完善44-48
- 5.2.1 环境侵权概念的明确44
- 5.2.2 采用“两分法因果关系”44-45
- 5.2.3 举证责任倒置的完善45-46
- 5.2.4 初步证明的明确46-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辉;;环境侵权的特征及其法律责任[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3期
2 张瑞萍;;论环境侵权法律救济的实现[J];社科纵横;2008年08期
3 张艳丽;;由血铅中毒看我国环境侵权的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年30期
4 魏正龙;;浅谈我国环境侵权制度[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孙昌兴;周彦;;我国企业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周莹莹;聂佳;刘辉;;环境侵权的内涵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7 张一粟;;环境侵权案的界定[J];绿叶;2006年10期
8 张浩强;论共同环境侵权[J];当代法学;2002年02期
9 吴继刚;环境侵权的类型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王宗廷;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环境侵权示范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宗廷;;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3 程守太;;浅论我国环境侵权法律的完善和发展——从一起黄磷泄露侵权案件谈起[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4 秘明杰;;环境侵权及其不确定性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余麟;陆志明;;再论环境侵权——从制定中的民法典之角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李娟;刘芳;;我国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现状与未来——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7 孙法柏;;法经济学视野下的环境侵权问题探讨[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海鸥;;美国环境侵权领域中的妨害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9 刘文燕;;论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应然状态[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中国环境侵权的“救济”[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冯岑岑;环境侵权受害人维权手段待丰富[N];检察日报;2012年
3 记者 朱磊;环境侵权须确保赔偿相关信息应充分公开[N];法制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丁国锋 马超;环境侵权案一赔了之倾向要不得[N];法制日报;2013年
5 马圆园;环境侵权公益诉讼特征简论[N];江苏经济报;2014年
6 吕忠梅 湖北经济学院教授 湖北水事研究中心主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博士生导师;论环境侵权的二元性[N];人民法院报;2014年
7 毛瑞兆;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及法律对策[N];发展导报;2003年
8 杨书桥;要抓住环境侵权案件的要点[N];法制日报;2005年
9 中国政法大学 高菲斐;环境侵权民事司法救济的主要特点[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竺效;对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中星;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张晶;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3 张程;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
4 马思瑶;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杨柳;试论《侵权责任法》中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D];复旦大学;2013年
6 田晓宇;跨国公司环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贾飞萍;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曾敏;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于颖;商法视角下海洋环境侵权债权人保护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陈茂义;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9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