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法律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06:27
  通过立法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是发达国家的重要经验,并已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法律责任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法律能否有效地实施并真正具有威慑力,法律责任的完善非常重要。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体现在:一方面,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密切结合,在分析研究过程中,采用比较法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理论、具体操作制度的不同;另一方面,运用了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论述,从多个视角展开研究。本文总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首先,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分析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其次,介绍了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为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有关“法律责任”概念的不同学说,并对相关学说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重新提炼了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是指违反环境义务所应承担的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最后对环境法律责任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一、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
        (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含义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二)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
    一、法律责任
        (一) 有关“法律责任”概念的各种学说
        (二) 对“法律责任”相关学说的评析
    二、环境法律责任
        (一) 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 环境法律责任的特征
第三章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的立法现状
    一、责任主体
        (一) 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二) 拟议行动的提议者
        (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者或承担者
    二、责任形式
    三、责任承担方式
        (一) 行政处分
        (二) 罚款
        (三) 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
        (四) 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四章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制度的缺陷和不足
    一、某些法律责任的规定比较抽象、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一) 刑事责任
        (二) 环评单位的法律责任
        (三) 审批机构的组建及其法律责任
    二、法律责任畸轻
        (一) 行政责任代替刑事处罚
        (二) 罚款数额偏低,缺乏威慑力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执法与监督不力
        (一) 环境影响评价执法难
        (二) 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四、环境影响评价行政审批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一) 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环境行政部门所起作用比较
        (二)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行政审批制度的最大弊端
        (三)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行政审批的评审方式存在不足
        (四)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行政审批制度不合理
    五、环评单位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一) 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二) 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三) 环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自身的职业意识
    六、跟踪评价、后评价的法律责任有待完善
        (一) 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
        (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七、规划环评的法律责任有待完善
        (一) 规划环评审查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二) 违反规划环评法律责任的追究渠道单一
    八、公众参与制度有待完善
        (一) 公众参与的规定不够具体
        (二) 没有规定公众参与的法律责任
    九、民事法律责任的缺失
    十、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司法救济上的缺陷
        (一) 我国尚没有形成公益诉讼的基本机制
        (二) 环境保护团体发展不够
第五章 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制度
    一、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监督体系
        (一) 明确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主体的法律责任
        (二) 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主体之间的制约机制
        (三)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二、建立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一) 增加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加强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建设
        (二) 建立环境民事损害填补的保障制度
    三、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司法保障机制
        (一)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意义
        (二) 美国的公民诉讼制度
        (三) 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文编号:3213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13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d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