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收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6 20:25
文章第一部分环境税收制度概述,首先从一般税收概念入手,分析了税收的目的、法律依据以及税收的三大基本属性,即:法定性、强制性和无偿性;通过对经合组织以及国内外学者对环境税的概念分析,将环境税收定位于集税收收入、对污染环境和资源利用的限制以及对生态环保行为的强化等三个方面;通过对环境税内涵的诠释,明确环境税收制度所属部门分类,包括排污税、产品税、资源税以及其他基于环保目的而采取的税收调节措施;从税收一般法律特征中提炼出环境税最为突出的两大特征,即环保目标和调节功能,指出环境税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生态环保目标而开征,通过对市场主体行为和环境资源配置的干预及激励来实现环保目标;进而分析环境税收制度实施的意义,包括矫正“市场失灵”、为环保提供资金来源、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以及应对国际环境立法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二部分环境税收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首先从环境资源的基本属性入手,分析了造成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因即环境资源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外部性问题以及产权不确定的特性,由于环境资源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导致对资源产权界定不清,制约了市场对环境资源调节配置功能的发挥;通过对传统的环境问题调整机制即市场调节和政...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环境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
二、环境税的概念分析
三、环境税的内涵
四、环境税的特征
五、环境税收制度实施的意义
(一) 有利于矫正“市场失灵”,促进保护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
(二) 有利于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 有利于贯彻公平原则,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四) 有利于应对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污染转移”问题,保证生态安全
第二部分 环境税收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资源的基本属性分析
(一) 公共物品
(二) 外部性问题
(三) 产权不确定
(四) 环境税收制度的引入
二、对环境问题调整机制的研究——从“看的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到混合调整机制的建立
(一) 市场调节
(二) 政府管制
(三) 混合调整机制的提出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
第三部分 OECD成员国环境税制发展概况介绍
一、发展历程
二、OECD国家环境税制的主要内容
(一) 开征新的专项环境税收
(二) 取消和调整原有税制中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定
(三) 制定完善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激励环保事业的发展
(四) 完善环境税收征管体系
三、OECD国家环境税制的实施效果
(一) 为控制污染、改善环境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 有效的抑制了污染物的产生
(三) 刺激了企业技术革新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OECD国家环境税收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 限制性措施与鼓励性措施并举,重视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二) 强调税收政策与其他手段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三) 拓展环境税税种的多样化,构建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第四部分 建立我国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一、中国环境税费体系现状分析
(一) 资源税
(二) 消费税
(三) 增值税
(四) 企业所得税
(五) 排污收费
(六) 税收征管
二、构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环境税收制度
(一) 循环经济对构建环境税制的要求
(二) 构建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价值属性
(三) 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改革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研究[J]. 阮宜胜. 财贸研究. 2006(06)
[2]外部性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J]. 尹德洪.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3]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究[J]. 黄锡生. 现代法学. 2006(06)
[4]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研究[J]. 秦鹏.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06)
[5]打造中国绿色税收——中国环境税收政策框架设计与实施战略[J]. 王金南,葛察忠,高树婷,赵越,於方,蒋洪强,孙钢,贡辉文,陈琍,张德勇. 环境经济. 2006(09)
[6]论环境税改革的基石:重塑环境权[J]. 蒋亚娟. 理论与改革. 2006(05)
[7]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研究[J]. 王清军,蔡守秋. 南京社会科学. 2006(07)
[8]税收优惠政策机理分析[J]. 吴坚真. 涉外税务. 2006(07)
[9]我国环境保护“费改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 杨琴,黄维娜. 税务研究. 2006(07)
[10]环境税: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J]. 徐祥民,王郁.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6(04)
硕士论文
[1]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研究[D]. 李艳婷.天津财经大学 2006
[2]环境外部性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 于付秀.电子科技大学 2006
[3]生态税法律制度研究[D]. 李明书.吉林大学 2006
[4]环境税收制度研究[D]. 张雒.重庆大学 2005
[5]论我国绿色税收法律制度的构建[D]. 尚宏伟.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40444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环境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
二、环境税的概念分析
三、环境税的内涵
四、环境税的特征
五、环境税收制度实施的意义
(一) 有利于矫正“市场失灵”,促进保护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
(二) 有利于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 有利于贯彻公平原则,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四) 有利于应对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污染转移”问题,保证生态安全
第二部分 环境税收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资源的基本属性分析
(一) 公共物品
(二) 外部性问题
(三) 产权不确定
(四) 环境税收制度的引入
二、对环境问题调整机制的研究——从“看的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到混合调整机制的建立
(一) 市场调节
(二) 政府管制
(三) 混合调整机制的提出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
第三部分 OECD成员国环境税制发展概况介绍
一、发展历程
二、OECD国家环境税制的主要内容
(一) 开征新的专项环境税收
(二) 取消和调整原有税制中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定
(三) 制定完善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激励环保事业的发展
(四) 完善环境税收征管体系
三、OECD国家环境税制的实施效果
(一) 为控制污染、改善环境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 有效的抑制了污染物的产生
(三) 刺激了企业技术革新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OECD国家环境税收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 限制性措施与鼓励性措施并举,重视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二) 强调税收政策与其他手段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三) 拓展环境税税种的多样化,构建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第四部分 建立我国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一、中国环境税费体系现状分析
(一) 资源税
(二) 消费税
(三) 增值税
(四) 企业所得税
(五) 排污收费
(六) 税收征管
二、构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环境税收制度
(一) 循环经济对构建环境税制的要求
(二) 构建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价值属性
(三) 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改革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研究[J]. 阮宜胜. 财贸研究. 2006(06)
[2]外部性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J]. 尹德洪.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3]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究[J]. 黄锡生. 现代法学. 2006(06)
[4]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研究[J]. 秦鹏.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06)
[5]打造中国绿色税收——中国环境税收政策框架设计与实施战略[J]. 王金南,葛察忠,高树婷,赵越,於方,蒋洪强,孙钢,贡辉文,陈琍,张德勇. 环境经济. 2006(09)
[6]论环境税改革的基石:重塑环境权[J]. 蒋亚娟. 理论与改革. 2006(05)
[7]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研究[J]. 王清军,蔡守秋. 南京社会科学. 2006(07)
[8]税收优惠政策机理分析[J]. 吴坚真. 涉外税务. 2006(07)
[9]我国环境保护“费改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 杨琴,黄维娜. 税务研究. 2006(07)
[10]环境税: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J]. 徐祥民,王郁.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6(04)
硕士论文
[1]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研究[D]. 李艳婷.天津财经大学 2006
[2]环境外部性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 于付秀.电子科技大学 2006
[3]生态税法律制度研究[D]. 李明书.吉林大学 2006
[4]环境税收制度研究[D]. 张雒.重庆大学 2005
[5]论我国绿色税收法律制度的构建[D]. 尚宏伟.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40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44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