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我国环境仲裁法律制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3 17:03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侵权现象也日益增多,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及其引起纠纷的解决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环境侵权纠纷的一般理论的论述,结合对国内外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方式的考察,分析我国现行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弊端,提出环境仲裁制度对完善我国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以期为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章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环境侵权纠纷概述。文章首先对环境侵权纠纷概念的提出背景及概念、特征做出介绍,认为环境侵权具有当事人主体之间经济实力的不对等,相互冲突双方利益的合法性,侵害状态的复杂性,以及承担责任原则的特殊性等特点。其次介绍了环境侵权纠纷的分类,分别从其定义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方面进行分类。再次,介绍了环境侵权纠纷的现状及其将来的发展情况,突出其严重性。最后,总结当前解决环境侵权纠纷的主要四种途径—当事人协商、行政调解、仲裁和诉讼。第二部分:环境仲裁制度概述。本部分主要从仲裁制度的理念发展及其价值的角度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仲裁制度的内...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环境侵权纠纷概述
第一节 环境侵权纠纷概念
一、概念提出的背景
二、环境侵权纠纷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环境侵权纠纷的分类
一、依据环境侵权纠纷的定义
二、依据环境致害人所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
第三节 环境侵权纠纷的现状及其发展
一、环境侵权纠纷的现状
二、环境侵权纠纷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不断升级
第四节 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当事人协商
二、行政调解
三、仲裁
四、诉讼
第二章 环境仲裁制度
第一节 仲裁制度
一、仲裁理念的发展进程
二、仲裁的价值分析
第二节 环境仲裁制度
一、环境仲裁及其特征
二、环境仲裁制度的现状
第三章 环境仲裁与其他环境侵权解决方式的比较
第一节 环境仲裁与ADR
一、ADR 概述
二、环境侵权纠纷中的ADR
第二节 环境仲裁与环境民事诉讼
一、两者的相同之处
二、两者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 建立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建立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是我国环境立法和环境司法实践的需要
二、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是能够更好的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定财产关系的需要
三、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是能够更加正确及时的处理环境纠纷,保护环境的需要
第二节 建立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可行性
一、法律基础条件
二、价值基础
三、心理基础
四、实践基础
第五章 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 环境仲裁当事人
一、仲裁当事人概述
二、环境仲裁当事人资格与范围的突破—特雷尔冶炼厂国际仲裁案引发的思考
第二节 环境仲裁协议
一、一般仲裁协议的要求
二、环境仲裁协议
第三节 环境仲裁制度的体系设置
一、立法构想
二、制度体系设置
第四节 环境仲裁仲裁方式的选择
一、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
二、环境仲裁中仲裁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念走向规则:仲裁法修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宋连斌. 北京仲裁. 2004(02)
[2]保护环境奇招趣闻[J]. 胡慧平. 金属世界. 2002(04)
[3]仲裁程序的公正观与主体性价值[J]. 肖建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1)
[4]仲裁证据保全的法律探讨[J]. 陈纯. 律师世界. 2001(02)
[5]完善环境仲裁制度的几点建议[J]. 朴光洙.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Z1)
[6]试论仲裁的公正性与中国仲裁的监督机制[J]. 汪祖兴. 现代法学. 1998(06)
[7]论仲裁财产保全[J]. 王敬藩. 政法论坛. 1998(01)
[8]也谈我国法院对仲裁的监督范围——与陈安先生商榷[J]. 肖永平. 法学评论. 1998(01)
本文编号:3493381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环境侵权纠纷概述
第一节 环境侵权纠纷概念
一、概念提出的背景
二、环境侵权纠纷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环境侵权纠纷的分类
一、依据环境侵权纠纷的定义
二、依据环境致害人所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
第三节 环境侵权纠纷的现状及其发展
一、环境侵权纠纷的现状
二、环境侵权纠纷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不断升级
第四节 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当事人协商
二、行政调解
三、仲裁
四、诉讼
第二章 环境仲裁制度
第一节 仲裁制度
一、仲裁理念的发展进程
二、仲裁的价值分析
第二节 环境仲裁制度
一、环境仲裁及其特征
二、环境仲裁制度的现状
第三章 环境仲裁与其他环境侵权解决方式的比较
第一节 环境仲裁与ADR
一、ADR 概述
二、环境侵权纠纷中的ADR
第二节 环境仲裁与环境民事诉讼
一、两者的相同之处
二、两者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 建立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建立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是我国环境立法和环境司法实践的需要
二、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是能够更好的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定财产关系的需要
三、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是能够更加正确及时的处理环境纠纷,保护环境的需要
第二节 建立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可行性
一、法律基础条件
二、价值基础
三、心理基础
四、实践基础
第五章 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 环境仲裁当事人
一、仲裁当事人概述
二、环境仲裁当事人资格与范围的突破—特雷尔冶炼厂国际仲裁案引发的思考
第二节 环境仲裁协议
一、一般仲裁协议的要求
二、环境仲裁协议
第三节 环境仲裁制度的体系设置
一、立法构想
二、制度体系设置
第四节 环境仲裁仲裁方式的选择
一、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
二、环境仲裁中仲裁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念走向规则:仲裁法修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宋连斌. 北京仲裁. 2004(02)
[2]保护环境奇招趣闻[J]. 胡慧平. 金属世界. 2002(04)
[3]仲裁程序的公正观与主体性价值[J]. 肖建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1)
[4]仲裁证据保全的法律探讨[J]. 陈纯. 律师世界. 2001(02)
[5]完善环境仲裁制度的几点建议[J]. 朴光洙.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Z1)
[6]试论仲裁的公正性与中国仲裁的监督机制[J]. 汪祖兴. 现代法学. 1998(06)
[7]论仲裁财产保全[J]. 王敬藩. 政法论坛. 1998(01)
[8]也谈我国法院对仲裁的监督范围——与陈安先生商榷[J]. 肖永平. 法学评论. 1998(01)
本文编号:3493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49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