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生态资源的消耗速度也在惊人地增长,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反而阻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甚至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生态问题是人与自然不协调发展造成的,人类在与大自然的相处过程中过度地向大自然索取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最终造成了大自然向人类疯狂的报复的结果。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在此不一一赘述。因此,解决生态问题还必须从人类社会入手,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来达到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恢复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补偿制度是通过调整生态保护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生态自然和谐发展的公共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在我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国不少地区都对本地区的生态问题采取了有效的补偿措施,并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但由于生态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跨流域、跨地区的问题,其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地区间的协调与补偿问题。因此急需将生态补偿机制上升到立法的高度,出台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协调、平衡地区间的利益关系。 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工作也一直在努力探索中,2010年生态补偿制度立法有所突破,国务院已将其列入我国的立法计划。目前,《生态补偿条例》草案框架稿已经成型,但由于生态补偿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生态补偿立法进展十分缓慢,真正的实现生态补偿的正式立法还需要进行长时间、多方面的讨论。本文从马克思自然观中关于生态问题产生的本质以及解决的途径入手,深入分析真正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即首先是解决人类社会本身的问题,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突出生态补偿制度立法的必要性;然后对生态补偿制度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借鉴国外关于生态补偿的相关成熟理论,对生态补偿制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第三,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并分析我国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第四,对我国生态补偿实践进行考察与分析,总结我国在生态补偿实践案例中存在的不足问题;第五,对生态补偿立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生态补偿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在程序构想方面,笔者建议引入在我国业已成熟的公益诉讼理论来保证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生态系统 生态税 补偿标准 生态评估 公益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3
- 1.1 选题的意义11-12
- 1.2 研究的方法12-13
- 2 生态补偿制度概述13-20
- 2.1 理论综述13-16
- 2.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13-14
- 2.1.2 国外关于生态补偿理论的研究14-15
- 2.1.3 我国学者对生态补偿的定义15-16
- 2.2 生态补偿制度的内涵16-20
- 2.2.1 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全面认识16-18
- 2.2.2 生态补偿的基本类型18-20
- 3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补偿制度立法的必要性20-24
- 3.1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20-22
- 3.2 我国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22-24
- 3.2.1 我国生态系统处于整体恶化的现状,急需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22
- 3.2.2 地方政府运用行政公权力保障生态补偿的局限性呼吁生态补偿立法22-23
- 3.2.3 生态补偿立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23-24
- 4 我国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问题及立法过程中的难点分析24-29
- 4.1 我国生态补偿实践考察与问题分析24-26
- 4.1.1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考察24-25
- 4.1.2 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5-26
- 4.2 立法的难点分析26-29
- 5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立法的构想29-45
- 5.1 法律原则29-31
- 5.2 实体方面构想31-38
- 5.2.1 补偿主体31-33
- 5.2.2 补偿对象33-34
- 5.2.3 补偿范围34-36
- 5.2.4 补偿标准36-37
- 5.2.5 补偿资金37-38
- 5.3 程序方面构想38-45
- 5.3.1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生态补偿的申请及资金的管理与发放38-39
- 5.3.2 设立专门的生态补偿评估机构负责生态补偿的评估程序39-41
- 5.3.3 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引入公益诉讼理论41-45
- 6 结论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兆开;;淮河流域源头水环境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2 范愉;;诉讼的价值、运行机制与社会效应——读奥尔森的《诉讼爆炸》[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3 闫伟;王振宇;连家明;钱莲琳;张季;陆成林;;关于完善我国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02期
4 刘凝;范净玉;;我国公益法律的概念和发展[J];法学杂志;2009年04期
5 陈明秋;郑庆东;张勇安;;低碳生活对林业的影响及其发展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6 何沙;邓璨;;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的启发[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王良海;;试论生态补偿的内涵[J];四川环境;2006年06期
8 王丹;冯文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视野[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2期
9 王登举;日本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及最新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05年05期
10 赵玉山;朱桂香;;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世界农业;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彦泰;美国的生态补偿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建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张玉华;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D];苏州大学;2007年
4 朱丹果;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9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1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