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为什么缔结婚姻——婚内自治与婚姻的社会职能之辩

发布时间:2018-01-10 10:01

  本文关键词:为什么缔结婚姻——婚内自治与婚姻的社会职能之辩 出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婚姻 契约 平等 依赖性


【摘要】:在现代法律改革中,婚姻主体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但是婚姻还是按照国家法律制度缔结的婚姻,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组成的家庭也是社会的主流家庭模式。美国自由女性主义者致力于把家庭中传统的夫妻依附关系改变为现代契约下的个体平等关系并获得法律改革的成功;身份性变革的成功,并没有使婚姻中的大部分女性受益,反而使她们既失去了传统性的法律保护又依然承担着传统的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婚姻内的家庭责任,依然是由女性独自承担,婚内的个体自治,与婚姻承载的传统社会职能,把婚姻内的女性推入两难之中。
[Abstract]:In the reform of modern law, the subject of marriage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status to contract, but marriage is still a marriage contract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legal system. The family,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is also the mainstream family model in society. The American liberal feminists are committed to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in the family into the equal relationship of individual under modern contract and obtaining the law. The success of the reform; The success of identity reform does not benefit most women in marriage, on the contrary, it makes them lose the traditional legal protection and still bear the traditional family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is still by women alone, the individual autonomy in marriage, and the traditional social functions of marriage, the women in marriage into a dilemma.
【作者单位】: 美国埃默里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课题“法观念现代化与女性权益保护——以反家暴法为中心”(项目编号:14SFB2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3.9
【正文快照】: 1974年我还是法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们常常在一门名为“禁止令”(Injunctions)的课上讨论:禁止令是否应该发出,是取决于其法定性还是现实的复杂性。但下课之后,欧文·费斯(OwenFiss)教授总是喜欢提醒我们:我们所讨论的禁止令不过“就是一张纸”。在他看来,“禁止令”就是获得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芳;确认婚姻无效应正确适用法律[J];中国民政;2001年02期

2 薛宁兰;婚姻无效制度论——从英美法到中国法[J];环球法津评论;2001年02期

3 林惠俗;在推动婚姻家庭进步中有所为[J];中国妇运;2001年08期

4 陈高英;我国社会主义婚姻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5 魏清沂;由婚姻的概念纷争引起的关于婚姻的思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孙明先;不适法婚姻条件的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2年04期

7 何骏;对爱情婚姻基础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8 邹国雄;婚姻——契约的制度化[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巫昌祯,李忠芳;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通则一章的具体设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张平宇;;构筑文明进步的婚姻价值理念和婚姻家庭关系[J];重庆行政;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向东;;战后日本婚姻家庭的变化[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姜乾金;;和谐婚姻=“爱”+“适应”——压力系统模型的和谐婚姻宣传指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金石;;论财产占有与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4 韦国民;;试论布依族婚姻家庭状况及其发展趋势[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辛nr;;从关键词和流行语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的变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周宗贤;;残存在壮族社会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态[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7 樊雅丽;;沟通与和谐——性在婚姻中的伦理探究[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雪梅;;我国女性婚姻质量的提高与法律的关系[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郭璇;;论中国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地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常岚;;西南地区婚姻挤压现象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婚姻与家庭》杂志主编 樊爱国;媒体与婚姻家庭宣传[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李军峰;对女性婚姻和就业的经济学分析[N];中国人口报;2003年

3 子浣;婚姻的三大危险期[N];广东科技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夏云秋 王艳丽;中年妇女 打好“婚姻保卫战”[N];吉林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毛健生;婚姻功能弱化衍生诸多社会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5年

6 南方;婚姻幸福与经济的关系[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张萃萍 王勤;婚姻与家庭:恩格斯的启示[N];学习时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马莉莉;结婚时,不一定懂得婚姻[N];浙江日报;2004年

9 马莉莉;用心沟通,,让婚姻一路走好[N];浙江日报;2004年

10 记者 金勇;适当治疗可拯救婚姻[N];中国妇女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霜;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龚恒超;接续传统与时代嬗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金眉;唐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初论——兼与西方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4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世风;索玛花的叙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娟;婚姻契约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陈宏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韩冬冬;宋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述论[D];安徽大学;2010年

4 张祺炜;藏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变迁与调适[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董芳宁;网络婚姻的法律规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韩亚林;婚姻要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杨柳;社会转型与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8 李常枫;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和谐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雅梅;汉代婚姻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仲玉虹;用契约解析婚姻[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4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404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a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