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反家暴法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本文关键词:制定反家暴法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出处:《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暴法 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 民事诉讼证据 婚内强奸 全国妇联 主体范围 诉讼机制 起草阶段 研究成果
【摘要】: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anti-domestic violence legislation has entered the drafting stage. There have been studies on how to apply the results to national legislative decisions and have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legislation. It i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especially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ACWF). A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to scholars and women's rights promoters who have long been engaged in research and action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on Women's Studies" published in issue No. 3 of 2012, "making law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Following the thematic discussion. In this issue, scholars and women are invited again to focus on the key and difficult issues in the formulation of anti-domestic violence law-the main scope of the concept of domestic violence, the anti-domestic violence law should deal with several relations. The rules of evidence in civil proceedings related to domestic violence and the mechanism of public interest action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the purpose of the law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and its social assistance to survivors. The introduction of marital rape as well as specialized agencies and special funds to combat domestic violence are discuss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discussion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legislative purposes and core concepts of the law on domestic violence under development. The social assistance mechanism for victims and survivors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of domestic violence, the specialized institutions and fund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so on, is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ptions for adapting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Anti-domestic violence legislation .-Moderator: Xue Ning-lan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适度性研究”(项目编号:13bfx04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是国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尊重和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建设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立法措施。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密关系,立法干预家庭暴力就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制定反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邹舒然;网络传播对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7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43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