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理学角度浅析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本文选题:婚姻 切入点:伦理 出处:《道德与文明》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保护离婚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抚慰其心灵创伤,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这一新的离婚救济制度。通过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伦理内涵,可以看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不是随着婚姻制度的出现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女性的人格和精神利益受到关注并在法律上得以确认的结果。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适用情形应该包括通奸等重大过错行为、义务主体应包括介入他人婚姻关系的第三人、举证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Abstract]:In order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aggrieved party of divorce and to soothe their spiritual trauma, the Marriage Law, amended in 2001, established the new divorce relief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divorce damag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ethical connotation of the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divorce damag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divorce damages did not come into bei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marriage system, bu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progress. Women's personality and spiritual interests are concerned and confirmed by law. The system of divorce damages in China should be perfect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application of divorce damage compensation system should include serious fault, such as adultery, etc. The subject of obligation should include the third party involved in the marriage of others, and the principle of presumption of fault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proof.
【作者单位】: 邯郸学院法政系
【分类号】:B82-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贤钰;离婚自由与过错责任的法律调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王歌雅;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若干思考[J];求是学刊;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玲伶;;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马驰骋;;论行政指导的再完善——以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导入为进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孔东菊;;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性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蔡志猛;;简论出卖人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的性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曾江波;;民事善意制度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8 金锦萍;;当赠与(遗赠)遭遇婚外同居的时候:公序良俗与制度协调[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9 左文盼;;“土地新政”模式的法律透视及建议[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郑永宽;;关于人格权概念的质疑与反思[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邹碧华;王建平;陈婷婷;;审视与探索——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提出和运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杰;;法官机械司法的博弈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朱新力;陈无风;;行政法对财产权作用的边际思考——写在《物权法》出台以后[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祖燕;;公共财产的公法保护——对《物权法》的另一种解读[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保树;;合伙企业团体能力的思考大纲[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8 冯兴俊;;合作社基础法律问题探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9 吴京辉;;论破产财产[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10 税兵;许巧蓉;;在表象与事实之间:股东资格确定的模式选择[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胡文涛;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转让的法律障碍——以交易成本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费安玲;著作权的权利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姚金菊;转型期的大学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杨挺;民办高等学校产权配置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冯兴俊;私益信托的移植与本土化[D];武汉大学;2005年
8 孙晓光;罗马法与近代民法的伦理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10 章恒筑;要件事实原论[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f,
本文编号:1643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64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