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登记离婚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6:01

  本文关键词:登记离婚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离婚自由原则是婚姻法中确立的基本原则。赋予婚姻当事人双方离婚自由,是对当事人意思的尊重,也是现代离婚法的必然要求。尊重婚姻当事人双方的离婚自由,使得那些难以维持下去的婚姻关系及时得到解除,不仅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我国离婚制度采取诉讼离婚和登记离婚双轨制。登记离婚制度作为我国离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诉讼离婚,登记离婚制度赋予当事人更多的意思自由,且程序更为简便,成为大多数离婚夫妻选择的终止婚姻关系的方式。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由有余,限制却不足,使得该制度作用的发挥尚存局限,例如易造成夫妻双方草率离婚、忽略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护、假离婚、骗离婚现象增多等。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夫妻双方的利益、未成年子女的保护,也涉及到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法律价值论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我国不同法域以及其他国家的离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分析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之不足,以提出完善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立法构想。 本文共三万一千字,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包含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登记离婚制度概说。本部分主要阐明登记离婚的内涵、性质和法理基础,探讨有关登记离婚制度的理论问题。还包括对登记离婚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介绍,以便对登记离婚制度进行纵深的解析。 第二部分是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现状之考察。本部分首先介绍我国现行法关于登记离婚制度的规定,包括登记离婚的条件和程序,以对我国关于登记离婚的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是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的特点和实施状况,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归纳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凸显的问题,包括对登记离婚制度的规定过于笼统,过于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容易导致草率离婚,忽略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护,登记离婚只进行形式审查带来的假离婚、骗离婚现象问题日益突出等。 第三部分是登记离婚制度之比较法研究。该部分先对我国澳门、台湾地区关于登记离婚的制度进行介绍,接下来对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相关立法进行介绍,最后将我国澳门、台湾地区及其他国家的登记离婚制度进行比较评析,总结对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立法启示。 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进路选择。该部分主要是提出完善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立法建议。包括增补登记离婚的法定条件,一是增设离婚考虑期,二是区别对待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三是对离婚协议进行必要的规范;设置登记离婚制度下离婚救济权的实现途径,包含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离婚经济帮助请求权和离婚经济补偿请求权的实现;明确登记机关的审查权限与职责,赋予登记机关部分实质审查权,提高登记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在登记离婚中引入调解员制度;对瑕疵离婚登记进行规制,并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瑕疵离婚登记区别处理,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当事人进行救济。
【关键词】:登记离婚 离婚协议 子女利益 夫妻利益 立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一、研究背景11
  • 二、国内研究综述11-12
  • 三、选题意义12-13
  • 第一部分 登记离婚制度概说13-18
  • 一、登记离婚制度之理论探析13-16
  • (一) 登记离婚内涵之界定13
  • (二) 登记离婚性质之分析13-14
  • (三) 登记离婚制度法理基础与价值之探讨14-16
  • 二、登记离婚制度之历史演变16-18
  • (一) 协议离婚制度的历史演变轨迹16-18
  • (二) 协议离婚制度的历史演变原因18
  • 第二部分 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现状之考察18-33
  • 一、我国现行法关于登记离婚制度之规定18-23
  • (一) 办理登记离婚的机关19-20
  • (二) 登记离婚的条件20-22
  • (三) 登记离婚的程序22-23
  • 二、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的特点、实施概况及凸显的问题23-33
  • (一) 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的特点23-25
  • (二) 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的实施概况25-26
  • (三) 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凸显的问题26-33
  • 第三部分 登记离婚制度之比较法研究33-40
  • 一、我国澳门、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33-35
  • (一) 澳门地区33-34
  • (二) 台湾地区34-35
  • 二、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35-37
  • (一) 法国35-36
  • (二) 日本36-37
  • (三) 俄罗斯37
  • 三、我国澳门、台湾地区及其他国家登记离婚制度之比较评析37-40
  • (一) 我国澳门、台湾地区及其他国家登记离婚制度比较评析37-39
  • (二) 我国澳门、台湾地区及其他国家登记离婚制度对我国立法之启示39-40
  •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登记离婚制度之进路选择40-48
  • 一、增补登记离婚的法定条件40-43
  • (一) 增设离婚考虑期40-41
  • (二) 区别对待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41-42
  • (三) 规范当事人双方的离婚协议42-43
  • 二、登记离婚制度下离婚救济权的实现43-44
  • (一)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43-44
  • (二) 离婚经济帮助请求权和离婚经济补偿请求权的实现44
  • 三、明确登记机关的审查权限与职责44-46
  • (一) 赋予登记机关部分实质审查权44-45
  • (二) 提高登记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45
  • (三) 在登记离婚中引入调解员制度45-46
  • 四、瑕疵离婚登记的规制46-48
  • (一) 因当事人的原因造成的登记离婚瑕疵的处理46-47
  • (二) 因登记机关的原因造成的登记离婚瑕疵的处理47-48
  • 结语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旋东;离婚制度浅探[J];成人高教学刊;2001年02期

2 王胜芳;海峡两岸离婚制度比较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西德;;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J];楚天主人;1998年03期

4 张远辉;;我国大陆离婚制度选择之思索[J];经营管理者;2011年01期

5 刘玲;关于建立别居制度的探讨——从河北阳原法院推出“试验离婚”制度谈起[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李瑞轩;李冰;;从“和离”离婚制度看《唐律疏义》的历史独特性与先进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7 詹小彤;内地与香港离婚制度的比较[J];中国律师;2003年11期

8 马芳;;中国近代离婚制度的变迁[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1期

9 王勤芳;林光辉;;论别居制度与离婚的关系[J];学术交流;2007年09期

10 王潇;;如何完善我国婚姻法中的离婚制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海霞 安徽省绩溪县民政局;对完善我国登记离婚制度法规的构想[N];中国社会报;2011年

2 郑博超;婚姻登记机关设在婚纱影楼内,有何不可?[N];检察日报;2011年

3 江冬;我国古代的离婚制度[N];西部法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郑建玲;结婚离婚制度更具体[N];中国质量报;2000年

5 徐振兴;我国古代的离婚制度[N];中国档案报;2004年

6 尤玉华;婚姻登记机关应有权确认婚姻效力[N];江苏经济报;2004年

7 梁星心 朱军耕 孟州军 田丽君;强制婚检“搭车收费” 自愿婚检“走过场”[N];中国社会报;2010年

8 嵇晓红;婚姻登记机关应否赔偿原告损失[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韩均;有多少“单身”需要证明[N];银川晚报;2011年

10 樊斯坦 赵德祥;起诉离婚不到庭 法院该如何处理[N];法治快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兰琴;唐以降传统法定离婚制度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张雯莉;劳燕分飞为哪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俊;离婚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夏吟兰;论离婚自由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郑广淼;论婚姻关系中私法自治的界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卓静;论我国的登记离婚制度[D];海南大学;2011年

2 赵燕;登记离婚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南善玉;中韩两国离婚制度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骆小婷;登记离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5 贺光辉;完善我国离婚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于涛;离婚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骞;论离婚诉讼调解[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廖克环;中国古代“义绝”离婚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刁永晓;大陆与台湾离婚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潘晓云;当代中国离婚自由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登记离婚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61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5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