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6:00

  本文关键词: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围绕存款保险法律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共有八章内容。 第一章是有关导论的若干问题,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内容与结构的安排等。在相关概念界定中,主要讨论了存款和存款保险这两个在全文中有共同话语基础意义的概念。同时经过分析,探讨了可能的创新所在,也是本文最后部分的提升。 第二章是存款保险制度理论沿革与现状,通过对国内外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对存款保险制度研究的现状分析,,为后文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对于国内存款保险制度研究的现状从七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价值分析、出台时机需要的环境和条件、负面效应尤其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管理机构定位职能组织运作形式、保险定价保费征收和赔偿、国别经验和历史研究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然后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构建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和评析。 第三章是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本体研究。从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与内容、存款保险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存款保险的法律属性分析、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四个方向进行讨论。在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与内容中,讨论了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和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从域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入手,讨论分析了域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基本理念的共同特点。结合域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讨论其对我们的启示。在存款保险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一节中,讨论了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功效和缺陷及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替代性措施,认为通过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审慎银行监管职能和银行同业互济职能也能部分实现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功效并在一定意义上避免其缺陷。在存款保险的法律属性分析一节中,分析了存款保险是政策性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的基础问题。在存款保险法律关系部分,主要从存款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存款保险法律关系客体及标的和存款保险法律关系内容三个方面展开。在存款保险法律关系内容主要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探讨: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投保人(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利益人的权利与义务、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保险公司给予保险金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是关于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分析。分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积极功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负面功能及金融机构风险的成因与对策。在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积极功能一节中,从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完善银行退出机制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负面功能一节中,经分析认为存在着道德风险、反向选择等弊端并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关于道德风险,分别从存款保险机构的道德风险、监管机构的道德风险、投保银行的道德风险、存款人的道德风险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第三节金融机构风险的成因与对策中,分析了存款风险成因、市场调节与行政监管失灵形态和保险方法对抗金融风险之正当性等。 第五章是关于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主要探讨了美国、欧盟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在美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一节中,从其产生与发展和制度主要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在欧盟国家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评述一节中,对欧盟主要成员国家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进行了概述与评价,包括英国、德国和法国,同时对欧盟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最新动态进行了分析讨论。在第三节我国台湾地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功能与评价中,主要从其建立该制度和改革的过程以及制度的主要内容着手进行说明。最后利用一节分析了世界各国(地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粗浅的认识:正式的制度安排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适合本国或本地区金融体制需要的存保制度才是最优的制度设计、存款保险制度并不是全能的工具和动态、弹性管理替代静态、单一的管理为当前的主要变革方向。 第六章是有关我国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认为我国应当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主要是下述原因:维护广大中小存款人利益的需要、强化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加强金融风险处置能力的需要、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需要、现行隐性存款担保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利率市场化的过程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以及国际金融接轨的需要。我国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可行性主要包括: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市场条件、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和技术支持都已经具备建立的条件。银行业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使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具备了市场条件;必要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和金融监管新格局的出现使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制环境日趋成熟;市场经济逐渐深入人心以及保险观念和意识增强使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具备了必要的舆论环境;同样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具备了足够的技术支撑:存款实名制为甄别账号提供基础、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强化管理快速赔付提供可能。 第七章是对我国构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一些考虑。共从如下七个方面展开:制度设计理念、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存款保险制度组织模式及机构设置、存款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存款保险制度下参保人权益的保护、存款保险配套制度的构建。对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理念主要从立法宗旨和立法基本原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业务范围两方面进行说明;对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主要从参保方式及参保资格、存款保险范围及保险限额、保费缴纳与基金运营三方面展开;对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分析主要从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与处罚权力、存款保险机构与其他机构的横向合作两方面进行;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下参保人权益的保护问题,是近年该研究被忽视的地方,要高度重视被保险人在存款保险法律关系中的权益保护;此外还结合国外的相关制度讨论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所需要的配套制度。 第八章余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时机和路线图,主要探讨了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最佳时机和过渡期问题,分析了实施该制度的路线图,供进一步研究之用。
【关键词】:存款保险 基本理论 国际比较 制度设计 路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8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5
  • 1 导论15-31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5-19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9-23
  • 1.2.1 存款19-22
  • 1.2.2 存款保险22-23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23-24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4-27
  • 1.5 研究成果创新点27-31
  • 1.5.1 国有银行纳入体系的制度设计27-28
  • 1.5.2 外资银行置於保险体系中28
  • 1.5.3 外币存款应在存款保险范围内28-29
  • 1.5.4 加快制定存款保险条例29
  • 1.5.5 深化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29-30
  • 1.5.6 银行信息披露制度之法律强制30-31
  • 2 存款保险制度理论沿革与现状31-44
  • 2.1 域外学界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价值理论研究31-32
  • 2.2 国内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成果32-42
  • 2.2.1 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价值分析33-34
  • 2.2.2 出台时机需要的环境和条件34
  • 2.2.3 负面效应尤其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34-36
  • 2.2.4 管理机构定位职能组织运作形式36-37
  • 2.2.5 保险定价保费征收和赔偿37-38
  • 2.2.6 国别经验和历史研究借鉴38-40
  • 2.2.7 其他相关领域40-42
  • 2.3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创设之路42-44
  • 3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本体研究44-68
  • 3.1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与内容44-51
  • 3.1.1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44-48
  • 3.1.2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48-51
  • 3.2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51-57
  • 3.2.1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功效和缺陷51-54
  • 3.2.2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替代性措施54-57
  • 3.3 存款保险的法律属性分析57-60
  • 3.3.1 存款保险是政策性保险57-58
  • 3.3.2 存款保险属于保证保险58-60
  • 3.4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60-68
  • 3.4.1 存款保险法律关系主体60-62
  • 3.4.2 存款保险法律关系客体及标的62-64
  • 3.4.3 存款保险法律关系内容64-68
  • 4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分析68-83
  • 4.1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积极功能68-71
  • 4.1.1 保护存款人利益68-69
  • 4.1.2 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69-70
  • 4.1.3 完善银行退出机制,提高市场经济效率70-71
  • 4.2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风险性因素71-76
  • 4.2.1 道德风险71-74
  • 4.2.2 反向选择74-75
  • 4.2.3 增加成本75-76
  • 4.3 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成因与对策76-83
  • 4.3.1 存款风险成因分析76-78
  • 4.3.2 市场调节与行政监管失灵形态78-80
  • 4.3.3 保险方法对抗金融风险之正当性80-83
  • 5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83-105
  • 5.1 美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83-90
  • 5.1.1 美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83-88
  • 5.1.2 美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88-90
  • 5.2 欧盟国家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评述90-96
  • 5.2.1 欧盟主要成员国家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概述与评价90-94
  • 5.2.2 欧盟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最新动态94-96
  • 5.3 我国台湾地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功能与评价96-102
  • 5.3.1 台湾地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96-98
  • 5.3.2 台湾地区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98-102
  • 5.4 域外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102-105
  • 5.4.1 正式的制度安排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102-103
  • 5.4.2 适合金融体制需要的存保制度才是最优的制度设计103
  • 5.4.3 存款保险制度并不是全能的工具103-104
  • 5.4.4 动态、弹性管理替代静态、单一的管理104-105
  • 6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05-122
  • 6.1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105-114
  • 6.1.1 维护广大中小存款人利益的需要105-108
  • 6.1.2 强化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加强金融风险处置能力的需要108-110
  • 6.1.3 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需要110-111
  • 6.1.4 现行隐性存款担保制度存在诸多弊端111-112
  • 6.1.5 利率市场化过程的需要112
  • 6.1.6 国际金融接轨的需要112-114
  • 6.2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可行性114-122
  • 6.2.1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市场条件114-116
  • 6.2.2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制环境116-118
  • 6.2.3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舆论环境118-120
  • 6.2.4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撑120-122
  • 7 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122-140
  • 7.1 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理念122-125
  • 7.1.1 立法宗旨122-123
  • 7.1.2 立法基本原则123-125
  • 7.2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125-127
  • 7.2.1 基本职能125-126
  • 7.2.2 业务范围126-127
  • 7.3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组织模式及机构设置127-129
  • 7.4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129-134
  • 7.4.1 参保方式及参保资格129-130
  • 7.4.2 存款保险范围及保险限额130-132
  • 7.4.3 保费缴纳与基金运营132-134
  • 7.5 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职能设计134-135
  • 7.5.1 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与处罚权力134-135
  • 7.5.2 存款保险机构与其他机构的职能衔接135
  • 7.6 参保人权益的法律保护措施135-138
  • 7.6.1 被保险人权益保护之必要性135-136
  • 7.6.2 参保人权益在存款保险制度中的具体表现136-138
  • 7.7 存款保险配套法律制度体系138-140
  • 8 余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时机和路线图140-143
  • 参考文献143-15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内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51-153
  • 致谢1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杞月;;国外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2期

2 朱明阳;;存款保险制度价值目标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3 陈学民;吴仰儒;;中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定价与模式选择[J];财经论丛;2012年01期

4 王衡;王国梁;;论后金融危机时代英国存款者保护制度变革——兼评我国存款保护制度完善[J];当代法学;2012年02期

5 陆军,陈志毅;各国存款保险制度安排的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5期

6 张正平,何广文;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的最新发展、运行绩效及其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7 陆文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5年05期

8 邓向荣;苗萌萌;;美国社区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特点及经验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0期

9 谢世清;莫太平;;存款保险制度国际规范之比较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9期

10 谢雪燕;刘普;;美国存款保险制度评述[J];保险研究;2012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曦;中国金融监管寻租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晓琳;基于责任承担的存款保险定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408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