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09:36
本文关键词: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协调组织和专门的协调法,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主要通过诸多的金融监管部门联席会等松散的组织来安排,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要求,加上各监管部门存在利益冲突,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则成为当前加强金融监管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无论从法律法规还是到组织制度安排都存在诸多问题,无论从中央层面还是到地方层面都存在滞后现象。中央层面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一部统一的金融监管协调法;二是缺乏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组织机构和正式制度安排;三是缺乏有效、权威的争议解决机制,监管职能需进一步厘清;四是缺乏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交流渠道不畅通;五是缺乏明确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合作机制,金融消费者保护与协调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六是缺乏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重复监管问题比较严重;七是民间借贷、金融控股公司等新生机构缺乏监管主体,监管空白区问题难以解决。地方层面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方层面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体制空白,地市级以下县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难建立;二是地方金融办成为地方层面名义上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总牵头人,但基于法律授权不明的障碍难以成为事实上的协调员角色;三是地方金融协调部门存在与中央监管部门存在利益博弈问题;四是监管政策传导在地方遇到阻梗,中央优惠金融政策在地方难以贯彻执行,地方金融协调机制难以确保政令畅通。 中国从2004年开始提出要建设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以来,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实际上,当初提出的联席会议制度在形式上比较松散,也不具备议事和决议权力,尤其是在该机制本身的制度没有得到明确和完善的情况下,监管不协调是显而易见的。金融监管各自为政、互不配合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监管成本的增加,监管资源的浪费,以及金融机构监管负担的加重,最终导致监管效率的下降。 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境外的一些做法,从国外的经验看,虽然采用的监管模式各有不同,但大体都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协调合作的框架,形成了监管合力。而金融监管体制的调整本身孕育着很大的风险和成本,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及深入全面的论证,否则不宜对监管体制进行大的调整;监管体制的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风险很高的系统工程,不是一种简单、技术性的组织机构调整。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在于,大力加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做实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增强协调机制的权威性。为此,应注重从立法合作机制、牵头监管机制、联合行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以及参与国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无缝式”金融监管体系,不仅要防止金融监管真空,更要避免金融监管重叠。金融监管协调的主体既包括“一行三会”四大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包括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审计署以及中投公司、汇金公司等中央层面部门,同时也包括以地方金融办为牵头部门的地方层面金融协调部门,最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对金融企业金融监管协调的主体。 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全面分析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适应等诸多问题;同时借鉴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的经验和国内学者意见,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六点建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一改过去多数学者所提出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仅限“一行三会”、且以人行为牵头部门的论点,而是运用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监管理论说明在经济逆周期下,央行在保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存有冲突,不适合作为监管协调人角色论断,也说明了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适度相分离是金融业安全运行的必要保障,设立独立的统一的金融监管委员会是最好的协调机制建设,也为我国完善金融监管有效性建设提出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金融监管 协调机制 金融监管委员会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8;F83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发展历史及现状12-18
- (一) 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历史12
- (二)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工作重点12-13
- (三)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概况13-18
- 二、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18-29
- (一) 中央层面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18-24
- (二) 地方层面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24-29
- 三、境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比较及其借鉴29-38
- (一) 当前主要国家金融监管改革进展情况29-30
- (二) 近期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30-34
- (三) 境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比较34-35
- (四) 境外金融改革对我国的借鉴35-38
- 四、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构想38-46
- (一) 国内学者观点及评析38-41
- (二) 笔者的构想和建议41-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德平;国外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2 郭春松;;基于分业监管格局下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江世银;;金融创新背景下的监管协调机制改革[J];南方金融;2007年05期
4 刘来吉;张童;;国外金融监管协调合作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海南金融;2011年07期
5 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年02期
6 曹军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的演进与重构:信任理论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6期
7 张英;;各国商业银行的法律监管框架:发展趋势与借鉴[J];上海金融;2006年01期
8 何德旭;饶云清;饶波;;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新趋势及启示[J];上海金融;2011年01期
9 怀成立;;关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探讨[J];商业时代;2008年36期
10 张冬阳;;论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合理性及其改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41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