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17-10-12 04:34

  本文关键词: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立法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竞业禁止 商业秘密 自由择业权 竞业禁止协议


【摘要】: 2005年7月,著名企业微软集团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辞职,同时对外宣布加盟Google,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及中华区总裁。微软集团随后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为由将Google和李开复一起告上了法庭,被告Google第一时间提出反诉要求法官宣布微软公司与李开复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无效。微软诉李开复案引起了人们对于竞业禁止的重视和讨论。竞业禁止条款的效力一直存在争议,究竟如何认识竞业禁止制度,如何平衡保护商业秘密和雇员利益的关系成为当前的立法难题。 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李开复案的简要介绍,分析了目前关于竞业禁止制度的争议: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范围、竞业禁止与自由择业的关系。 第二部分:论文详细阐述了竞业禁止的概念、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竞业禁止的必要性等内容,总结出竞业禁止法律关系具有相对性、限制对象是一种特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义务主体特定等特征。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协议的签订必须保证雇员的合同自由,另一方面必须有利于社会利益最大化。由于商业秘密的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发现并举证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非常困难,因此需在择业的初始阶段采取措施,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自由择业权的性质和竞业禁止对自由择业的影响,从四个方面就如何平衡竞业禁止与自由择业的矛盾,使竞业禁止更好的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竞业禁止会损害劳动者自由择业的权利,表现在:加大劳动者就业成本,阻碍人才的自由流动,容易减少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真正发挥竞业禁止协议的积极作用,对于维护劳动者的生存权、就业权甚至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都是极其重要的。笔者认为首先要对竞业禁止协议本身内容进行合理性审查,明确雇主可保护的合法利益、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的合理范围、竞业补偿必要性等方面。 第四部分:综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竞业禁止制度及法律规定,肯定了其在维护企业和雇员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公司法》作出了对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的竞业禁止规定,《合伙企业法》规定了合伙人的竞业禁止,《劳动合同法》把是否采用竞业禁止的权利划归给了企业,《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有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此外许多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对竞业禁止也做出了相应的实施细则。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对竞业禁止的主体、内容、责任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总体来说立法层次低、可操作性不强。笔者认为应当修订和完善现有的竞业禁止相关法律,明确竞业禁止的生效要件,明确竞业禁止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竞业禁止的适用条件等。建议引入不可避免披露原则,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使得竞业禁止制度的适用真正作到有章可循,实现有力保护商业秘密和有效维护雇员利益的双赢。
【关键词】:竞业禁止 商业秘密 自由择业权 竞业禁止协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2
  • 一、微软诉李开复案的基本案情和争议焦点12-14
  • (一) 基本案情12
  • (二) 争议焦点12-14
  • 1. 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12-13
  • 2. 竞业禁止与自由择业的关系13-14
  • 二、竞业禁止及其合理性分析14-19
  • (一) 竞业禁止的概念和特征14-16
  • 1. 竞业禁止的概念14-15
  • 2. 竞业禁止的特征15-16
  • (二) 竞业禁止协议的性质及效力范围16-17
  • 1. 竞业禁止协议的性质16-17
  • 2. 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范围17
  • (三) 竞业禁止的必要性17-19
  • 1. 竞业禁止有利于商业秘密的保护17-18
  • 2. 竞业禁止有利于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18-19
  • 三、竞业禁止与自由择业的冲突与平衡19-23
  • (一) 竞业禁止对自由择业的影响19-21
  • 1. 自由择业权的性质19
  • 2. 竞业禁止影响自由择业的主要表现19-21
  • (二) 竞业禁止协议的限制21-23
  • 1. 雇主利益范围的限制21
  • 2. 竞业地域的限制21-22
  • 3. 竞业时间的限制22
  • 4. 竞业禁止的补偿22-23
  • 四、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现状及完善23-29
  • (一) 现行规定及存在的问题23-25
  • 1. 《公司法》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竞业禁止的规定23
  • 2. 《合伙企业法》关于对合伙人竞业禁止的规定23-24
  • 3. 《劳动合同法》对竞业禁止的相关规定24
  • 4.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竞业禁止的规定24
  • 5. 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24-25
  • 6. 地方性法规的相关规定25
  • (二) 立法完善25-29
  • 1. 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26
  • 2. 借鉴美国“不可避免披露原则”26-28
  • 3. 尽快出台《商业秘密保护法》28-29
  • 4. 完善相关法律的规定29
  • 五、结语29-30
  • 致谢30-31
  • 参考文献3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张林;;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评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文霞;竞业禁止协议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谢若婷;论我国劳动者竞业禁止协议无效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焦娜;浅议《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竞业限制制度[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6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16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f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