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权本位:劳动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点和核心——兼论劳动法律体系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发布时间:2017-10-12 22:21

  本文关键词:劳权本位:劳动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点和核心——兼论劳动法律体系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关系 劳动者 劳权 劳权本位 劳动法律体系


【摘要】:劳动法律体系的建构 ,应以劳权本位作为理论出发点 ,应以劳权的实现和保障为其基点和核心。本文所提出的劳权概念 ,是指法律所规定或认可的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应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权益。劳权即劳工权益应是劳动法律的基本范畴和劳动立法起始概念。本文提出和论证了劳动者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认为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应为受雇于他人的以工资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的直接生产者。本文还提出了劳权关系的概念 ,认为劳权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本质体现 ,这一关系是相对于产权关系和经营权关系而言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权利结构是由产权、经营权和劳权的三权关系所构成的。
【作者单位】: 中国工运学院
【关键词】劳动关系 劳动者 劳权 劳权本位 劳动法律体系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尽管法学界关于我国的法的本位问题仍然见仁见智 ,但就劳动法的特点而言是一个劳动者权利的保障法 ,则是不会有太大的争议的。作为权利保障法 ,权力本位应是其立法的基点。劳动法律中的权利本位 ,具体表现为劳权本位即劳动者权利本位。所谓劳权本位 ,是指劳动法律的体系建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军;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J];比较法研究;2002年04期

2 黄良军;关于加强集体劳动权立法的思考[J];长白学刊;2003年05期

3 蒲菊花;格式条款及其法律规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杜存朋;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1期

5 徐冬根;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J];当代法学;2004年05期

6 殷志刚;商的本质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刘仁海;论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标准[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8 吴汉东;财产权客体制度论——以无形财产权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朱超;促进新建企业工会规范有效运行的对策研究[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董保华;论我国工会的职业化、社会化和行业化[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扬勇;;《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法律分析和修订建议[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2 刘远;;论金融诈骗罪的法定刑[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王继军;论公法与私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4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范明志;欧盟合同法一体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武晋伟;串通招投标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张嘉军;民事诉讼契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姜作利;《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法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韦经建;寻找流失的契约自由[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2 亓述伟;论课予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刘洪文;论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严文戟;格式合同刍议[D];苏州大学;2002年

5 李军;从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比较看两大法系形成理念的差异[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胡凌斌;论美国合同法上的显失公平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尹鸿翔;论契约自由原则——寻找实现与限制之途径[D];广西大学;2003年

8 张润泽;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李修棋;环境权制度化的困境及其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唐文;法条有限与事情无穷的困惑与魅力[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法制研究中心 熊新发;端正认识是切实保障“劳权”的前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 陈步雷;“劳权优位”应成为安全法的首要原则[N];工人日报;2010年

3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 陈静 袁宗道 赵新锋 宋千秀;反就业歧视,,劳权教育不可缺失[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程多生;雇主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上海海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法律咨询顾问 特约撰稿 洪桂彬;求职招聘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N];人才市场报;2008年

6 许晓军;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权利和作用[N];工人日报;2007年

7 特约撰稿 周斌;“临界期”劳权问题如何处理[N];人才市场报;2007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 常凯;构建职业安全卫生“权利法”体系[N];工人日报;2010年

9 记者 黄宏;让劳动者尊严地工作[N];浙江日报;2011年

10 张秋华;加快劳动法制建设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吉林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作佳;工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文军;集体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杨晓石;论集体谈判权[D];苏州大学;2005年

4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邢成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邵福利;劳动者界定的法律基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忠勋;劳动者集体谈判权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振;我国集体谈判权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21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21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