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争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22:28
本文关键词: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争议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益性岗位政策 法律调整 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纠纷 争议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从单纯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国企改制积极推进,企业创新活力、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同时,一大部分人员下岗失业,成为就业困难群体,能否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从2002年开始,我国各级政府逐步施行公益性岗位政策,以政府购买岗位的形式,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局面,在解决就业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目前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这些规范性文件中,对公益性岗位的性质、岗位工资的构成、劳动合同期限虽然作了一些规定,然而在法律层面,对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的调整目前尚为空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仅对公益性岗位的法律适用做出了排除性规定。公益性岗位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加之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用人单位的一些不规范做法,导致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法院在对公益性岗位合同的认定、法律适用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出现不同的认识,基于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判断。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对困难群体权益的保护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也有损裁判文书的统一性和法律的权威性。 本文拟从李某某等十九人诉某市园林局劳动合同纠纷一案入手,围绕本案呈现出来的争议问题,结合劳动法律制度理论及中外劳动法律规定,对争议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进而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公益性岗位政策 法律调整 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纠纷 争议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案件介绍及争议焦点7-13
- 1.1 案件介绍7-9
- 1.2 争议焦点9-10
- 1.3 公益性岗位合同10-13
- 第二章 劳动关系的内涵及中外劳动法律制度的对比分析13-17
- 2.1 劳动关系的内涵13-14
- 2.2 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义务14-17
- 2.2.1 我国法律规定及学者的认识14-15
- 2.2.2 德国法上雇主和雇员的义务15
- 2.2.3 英国法上雇主和雇员的义务15-16
- 2.2.4 我国台湾地区雇主和雇员的义务16-17
- 第三章 本案合同性质的认定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分析17-20
- 3.1 本案合同的性质17-18
- 3.2 本案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分析18
- 3.3 本案的法律适用问题18-20
- 第四章 有利原则及其在本案中的适用20-24
- 4.1 有利原则的法理基础20-21
- 4.2 有利原则在本案中的适用21-24
- 结语24-25
- 参考文献25-27
- 致谢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晓丘;公益性岗位与援助对象如何对接[J];四川劳动保障;2004年Z1期
2 钱斐;劳动合同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7期
,本文编号:1021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2129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