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现体面劳动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
本文选题:体面劳动 + 劳动者权益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我国将体面劳动纳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目标,既体现了国际社会实现劳动者自由、尊严等基本价值的最新共识,也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实现体面劳动需要观念更新、消除制度障碍,也需要统筹运用法律的强制性规范、指引性规范、指标性政策和引导性政策的综合支持体系,以有效解决实现体面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保障、政策整合、重点推动和灵活调整四个层面的问题。
[Abstract]:The important goal of ensur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borers is to bring decent work into our country, which not only embodies the latest consensus of realizing the basic values of labor freedom and dign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ut also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for our country to realize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realization of decent work requires the renewal of concepts and the removal of institutional barriers, as well as a comprehensive support system for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mandatory norms, guiding norms, indicator policies, and guiding polic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as a whol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realization of decent work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on of rights, policy integration, focus on promoting and flexible adjustment of the four level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法律构建研究”(11&ZD031)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燕玲;;体面劳动在中国的阐释和实践[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张时飞;唐钧;;中国就业歧视:基本判断[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 常凯;论市场经济下劳动就业权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兼论就业方式转变中的劳动就业权保障[J];中国劳动;2004年06期
4 吴清军;;集体协商与“国家主导”下的劳动关系治理——指标管理的策略与实践[J];社会学研究;2012年03期
5 常凯;邱婕;;中国劳动关系转型与劳动法治重点——从《劳动合同法》实施三周年谈起[J];探索与争鸣;2011年10期
6 周伟;;论禁止歧视[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7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聪;;紧急状态下人权克减的法律规制[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2 王天玉;;就业权:理论、制度与类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富伟;;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多重逻辑下的政策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2期
4 陈闽红;李玲慧;;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推进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欧阳帆;;法国公共部门集体谈判制度探讨[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付丽;;论禁止就业基因歧视——从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谈起[J];才智;2012年05期
7 李怀;王冬;;产权变更、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绩效——一个“国进民退”的案例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9期
8 王解静;;解雇权滥用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李谭君;;财政分权、激励结构与专项转移支付[J];研究生法学;2009年06期
10 李谭君;文超;;财政分权、激励结构与专项转移支付[J];当代财经;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万江;;土地制度困境与工业用地价格管制失败[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3 刘培峰;孙春苗;;农民工维权组织的生存之道——以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为例[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周雪光;练宏;;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5 何艳玲;汪广龙;;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馥源;政府间关系与城市治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淑华;城乡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诸彦含;员工交换关系感知对个体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鹊林;南非集体谈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_,
本文编号:2046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04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