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工作权——中国视野中工作权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9-01-02 14:16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权,工作权以它的独特性越来越引起法学领域研究人员的兴趣。从工作权的概念界定到工作权的性质描述;从工作权的主体划分到工作权的内容、价值论证;从工作权的历史发展的纵向分析到工作权在各国实现状况的横向分析再到工作权的国内和国际保障等等。我国学者在上述工作权的各方面均有深入广泛地研究。然而,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往往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知识相对的独立性使工作权这一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无法达成共识,如工作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这两种工作权的概念如果不进行整合和互通,将直接引起其他工作权理论问题的矛盾,如工作权的主体的界定等等。笔者认为,理论问题的模糊必然导致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的减弱,甚至误导。因此,笔者想通过对工作权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整合来寻求一种理论共识和统一的实践模式。 对工作权的梳理与整合,笔者的理论路径是:从应然的工作权到法定的工作权再到实然的工作权,这也是研究权利问题的一般理论路径。而笔者的研究方法则既注重理论的求证,又注重实践的求证。由此,笔者对本文在篇章结构上是如此安排的: 第一部分,是对工作权的本体的论证。这就是对工作权的基本理论的普遍性的求证,这部分构成整个文章的基石。对工作权的本体中需要沟通和对话的问题有工作权的概念、工作权的特点、工作权的主体以及工作权的价值。对工作权概念的界定问题源于宪法和劳动法的不同规定。宪法出自对公民工作权权利宣告的初衷,将工作权规定为一种请求工作机会的权利,是一种狭义的工作权。而劳动法从将宪法具体化的目的出发,规定工作权不仅包括工作机会的请求权,而且包括各种与工作有关的权利,这是一种广义的工作权,两者是并不矛盾的。从众多学者的论述中,笔者抽象出工作权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作权进行描述,希望借此清晰地勾勒出工作权的轮廓。这些特点有:工作权既是法定权利又是道德权利;工作权既是生存权又是发展权;工作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工作权既是个体性人权又是集体性人权;工作权既是消极权利又是积极权利。在第一部分需要梳理的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工作权的主体,工作权的主体的混乱程度最为明显。笔者首先将工作权的主体划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然后再分别分析它们。最后在第一部分中还有关于工作权的价值论证,笔者将其划分为物质性的价值和精神性的价值。 第二部分,是关于历史维度中的工作权的考察。虽然作为劳动的事实是在人类出现的早期,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它却始终没有成为劳动者可以自由行使的权利。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劳动者人格的不独立、劳动者与劳动力相分离、缺乏权利意识等等因素所造成,但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的不发达所致。历史进入到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关系从不自由的劳动关系发展到租赁的劳动关系,再发展到契约的劳动关系。劳动力逐渐同劳动者分离了。并且契约观念、权利本位观念、人文主义观念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观念。在这样的经济、政治和观念条件成熟的环境中,劳动者团结起来,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劳动者们的斗争使资本家不断制定和修改劳动法,这是权利的积累过程。当权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越,工作权被写入了各国宪法,于是工作权产生了。同时,工作权的产生也不能离开国际社会的推动,特别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 第三部分,是对工作权实体法的考察。既然工作权既是道德权利又是法定权利,那么对工作权实体法的考察就是衡量一国工作权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笔者着力考察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工作权的实体内容,并且是全方位的考察。主要包括宪法当中的权利宣言、劳动法中的各项权利的规定以及社会保障法中有关工作权的相关规定。通过对本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权的实体法横向比较,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第四部分,即本文的结语。这部分首先是对工作权的实现状况的考察以及对其中问题的思考。从中,笔者挖掘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性的问题。如失业问题。失业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是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失业波及到了世界各个地方。从权利的角度来看,失业是工作权未能实现的状态,这种权利状态严重的威胁到了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减少失业、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各国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而同时我国又是经济欠发达的国家,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转向市场,大量的劳动力富余了出来,就形成了大量的下岗职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集中,而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就出现了许多滞留在城市中的农民工,他们也成为失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国一方面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政策,如再就业工程。在法律方面,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完善各种权利救济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完善各种诉权制度。同时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工作权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书荐[J];时代风采;2011年08期

2 巫文勇;;《企业破产法》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J];资本市场;2011年07期

3 赵月恒;;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人权思想及实践问题研究[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5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亚安;;摄影记者的工作权利[A];1985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5年

2 庄渝霞;;近二十年来两岸通婚模式的演进及趋势探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孟燕华;;加大维权力度,保障职工安全健康[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李岩;;基于数据库的军队办公自动化中对公文流转的研究与实现[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秉文;“周日工作权”的回归[N];人民日报;2009年

2 ;大陆配偶赴台工作权松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本报记者常宝国;尊重女性的工作权利[N];工人日报;2002年

4 顾颜;山河水:中国视野的世界观[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记者 田桂营 通讯员 庞梅;民警不会信息化应用将失去工作权[N];法治快报;2009年

6 冯玉兴 刘尚利 方 程;大学生状告镇政府侵害工作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韩涛;领导不懂信息化应用将失去指挥权 民警不会信息化操作将失去工作权[N];焦作日报;2009年

8 晨木;大陆配偶在台就业趋正常工作权放宽可考保姆证照[N];法制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李思;“工作权”也可被拍卖[N];上海金融报;2011年

10 记者 王建新;北京市:领导职位有了“说明书”[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光宇;农民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天玉;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蕾;论一种作为人权的财产权[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5 薛长礼;劳动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论工作权——中国视野中工作权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翔;工作权保护国际标准及在我国的实践[D];外交学院;2010年

3 刘迎春;农民工平等工作权法律保护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陈云晓;论国际人权法视角下的外国人工作权利[D];复旦大学;2008年

5 卢宏业;论公司法视野下的职工权利[D];吉林大学;2008年

6 栾波;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视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宗广;赛珍珠的中国视野[D];苏州大学;2001年

8 王文海;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哈洪颖;贵阳市“背篼工”及其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10 王斌;我国劳动基本权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98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398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