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需要与劳动合同相衔接
[Abstract]:Employment agreement is a written agreement signed by graduates, employers and schools. Employment agreement is the basis on which the school considers and agrees to send graduates. It is the proof of employment intention and labor demand. The signing of the employment agreement indicates that the labor demand of 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the graduates are in agreement, and the signing of the employment agree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gulate and manage the employment process of the graduates. With more and more graduates working in various kinds of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labor law, enterprises should sign labor contracts with graduates, and make sure the salary insurance and working conditions through negotiation. In practice, because of the poor connection between employment agreement and labor contract, there are many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which makes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avoid the legal disputes caused by recruiting graduate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disputes caused b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contracts", and urges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 natur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mployment agreemen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青宣;;签订合同 自愿下乡[J];中国劳动;1981年03期
2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劳动人事部关于印发《国营建筑企业实行合同工制度的试行办法》的通知[J];中国劳动;1982年10期
3 李芳志 ,王昌硕;对进一步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立法的几点意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4期
4 黄士林;第一次中国劳动法学术讨论会在皖召开[J];中国劳动;1983年11期
5 周强;;当前我国农村双包合同试探[J];现代法学;1983年01期
6 驰原 ,冯同庆;密切联系群众 为人民谋利益——学习《陈云文选》[J];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04期
7 劳保忠;苏联退休人员的工作安置和待遇[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84年06期
8 ;问题解答[J];中国劳动;1984年12期
9 ;干部聘任、工人组合给我厂带来活力[J];中国劳动;1984年24期
10 董国强;;农村经济合同制初探[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朋林;胡华清;梁巧转;;理性预期与长期合同下的产出变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李江涛;郭凡;;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广州个案研究[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3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乡镇企业法情况的汇报[A];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执法检查报告汇编[C];2000年
4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王艳宁;周伟文;;妇女在非公有制乡镇企业中的劳动环境与法律保护[A];UNDP妇女与环境国际研讨会文集[C];2001年
6 陆道君;;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需要[A];透过互联经济体系创造财富——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文集[C];2001年
7 孙志祥;;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争议的特点和解决[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勇刚;胡振荣;;下岗职工到私企再就业疑虑剖析[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施杰;;关于商业秘密以及竞业限制条款的法律依据及存在的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周国锡;冯向英;;试论取保侯审与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争议案件引发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宣万明;马鞍山出台国企劳动关系新规定[N];安徽日报;2000年
2 李岩;企业应该尊重职工合法权益[N];中国矿业报;2000年
3 由数;常见的无效劳动合同[N];中国矿业报;2000年
4 黄为民;告别了,,铁饭碗[N];中国汽车报;2000年
5 陈默;单位以离婚“违约”为由 将职工除名是否合法[N];法制日报;2000年
6 廉青;跳槽与解雇的权益规则[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7 刘争远 张笑天;下岗职工劳动纠纷缘何增多[N];工人日报;2000年
8 郭兴军;法律拒绝“生死合同”[N];工人日报;2000年
9 ;企业转制应正确对待无固定期限合同职工[N];工人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丁国元/文;数份劳动合同引出的纠纷[N];工人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学江;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翁杰;基于雇佣关系稳定性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琴;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蒋跃川;船员劳动合同之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3 陈文华;中国人力资本市场中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4 高超;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张国华;劳动关系法律适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爱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订立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漆昌国;合同诈骗罪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柯四海;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吴稚晖;劳动法的经济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10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410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