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5 07:18
【摘要】:生育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自建国初期以来,保障了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健康和基本生活需要,向女职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帮助和社会保险。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加剧,劳动力频繁流动。就当前而言,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加剧,呈现以家庭为单位、流动人口中女性比例逐年增加的流动新特点。新形势导致流动人口中女性生育分娩行为城市化趋势加剧,流动人口面临诸如孕育期间就医渠道不畅、费用过高、新生儿医疗保健服务缺失等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制度是维护妇女享有平等生育保障权利所必要的,是降低我国近年来不断攀升的人口出生缺陷率、提高我国人口生育质量所必要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要的。 文章分析了建立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以我国现有的生育保险制度为依据,明确了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颁布实施后,上海市在生育保险制度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体系中的缴费模式、待遇标准两个核心问题做构建性研究。 文章以上海市为基地展开研究,在广泛调查、资料搜集、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流动人口意愿参与生育保险的影响因素作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以流动人口实际生育保险需求为出发点,参照现阶段上海市城镇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构建缴费模式;对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期间的基本生育保险待遇标准做匡算,并以匡算结果为标准,对既定缴费模式、保险待遇水平下的生育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做蒙特卡洛仿真模拟测算,以验证缴费模式、保险待遇水平的可行性;对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体系构建提出对策;本文对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体系的研究,实现了研究内容上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实现了研究方法上统计法与计算机仿真法的结合。
[Abstract]:Maternity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insurance in China. Since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aternity insurance system of our country has guaranteed the health and basic living needs of the female workers during childbearing period, and provided necessary materi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insurance to the female workers. 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s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intensifies, and the labor force flows frequently. At present, the scale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showing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with the family as the unit, and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i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new situation causes the urbanization trend of female fertility and childbirth behavior i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faces such problems as poor access to medical care during gestation, high cost, lack of health care for newborns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maternity insurance system fo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necessary to safeguard women's equal right to maternity protection, to reduce the rising rate of birth defect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ertility of the population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maternity insurance system. Based on the existing maternity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adjustment and reform of the maternity insurance system in Shanghai since 1994, when the Labor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trial measures for Enterprise Workers' Maternity Insurance were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makes a constructive study on the two core issues of payment mode and treatment standard i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maternity insurance system in Shanghai.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this paper uses SPSS16.0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maternity insurance. Taking the actual demand of floating population for maternity insura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maternity insurance system of urban female workers in Shanghai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mode of paying fees is constructed. This paper makes a correction to the basic maternity insurance treatment standard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Shanghai, and make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calculation on th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of the maternity insurance fund under the established payment mode and the level of insurance treatment, taking the result of the correction calculation as the standar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mode of payment, the feasibility of insurance treatment level;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maternity insurance system in Shanghai.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birth insurance system in Shanghai has realized the unity of pertinence and systematicness in the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stical method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 in the research method.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希;;生育保险,你知道吗[J];就业与保障;2008年Z1期

2 阴咏梅;;强化生育保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J];四川劳动保障;2003年09期

3 高清敏;;如果你考虑要个孩子[J];新前程;2010年Z1期

4 方言;各地零讯[J];上海保险;1995年10期

5 王红,陆珩;依靠社会保险“一体化”完善妇女社会保障体系[J];中国改革;1995年04期

6 胡立群 ,张辉;生育保险改革知多少(8)——生育引起的疾病及其界定[J];中国社会保障;1998年09期

7 汪泓,宋钟蓓;建立生育保险制度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8 曲天娥;现行生育保险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梁铭会,迟宝兰;生育保险统筹项目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18期

10 程霜;完善社保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女工生育保险制度发展研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郑素荣;;关于开展对生育保险挂靠现象稽查的设想[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3 江燕萍;周沫;朱凤珍;许少霞;;实施临床路径在生育保险孕妇阴式分娩中的效益分析[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芙蓉;曹跃斌;周健;;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研究[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就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6 仉贻泓;李远明;黄乃忠;庄小木;邢水德;曹建国;黄元龙;徐润龙;何从华;沈磊;;深化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调研报告《今后五年我省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的研究》子课题之二[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7 徐祖荣;;构筑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宋斌文;;社会保险法草案浅析[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西北大学《陕西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张盈华;;陕西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报告[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小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完善浙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勇;高鹏:女职工生育保险应纳入社会保障体系[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通讯员 靳彦丽邋记者 王巍;女职工自然分娩生育险最高付2000元[N];河北日报;2008年

3 记者 王海英 实习生 王坤;我区城镇基本医保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意见出台[N];宁夏日报;2009年

4 记者 朱士燕;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有新规[N];吐鲁番报(汉);2009年

5 徐飞鹏;生育保险费由企业缴纳[N];北京日报;2004年

6 记者 乔虹;男女退休能否同龄 生育保险能否统筹[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记者 蔡计锁;去年我省医疗和生育保险工作有新进展[N];河北日报;2001年

8 谢虹 钱程;南京生育保险已有四万妇女受益[N];江苏经济报;2004年

9 ;生育保险参保范围及程序[N];延安日报;2007年

10 戴明魁;永昌为计生家庭办理“双保险”[N];金昌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勇;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乡社保一体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莫文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陈星博;强制与遵从: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娟;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体系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孙佳佳;我国生育保险政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莉;公共政策变迁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金建平;我国生育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卫琼;我国农村居民生育保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卞瑞平;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生育保险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7 蔡凤梅;欧亚国家生育保险制度安排及比较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刘金艳;论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重构[D];重庆大学;2008年

9 杨树东;南京市生育保险病种费用影响因素及付费标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张波;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0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440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c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