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
发布时间:2017-04-11 01:16
本文关键词: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劳务派遣作为对传统用工的补充,在我国属于新兴的劳动配置形态。虽然《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专章专节的方式对劳务派遣进行限制和规范,但在实践中仍涌现出大量的不公正劳动行为。为有效利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并规避其社会风险,相关劳动关系学者和立法人士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合理借鉴美日等国先进的经验将对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我国劳务派遣用工中的四大问题及我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劳务派遣的概念和特征出发,介绍劳务派遣与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劳动配置形态之间的区别、剖析其衍生形态。我国为有效利用劳务派遣并规避其社会风险《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 第二部分对劳务派遣用工中的四种实践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以中国石化用工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分析由于适用劳务派遣的劳动岗位立法不明确所引发的大量逆向派遣现象及其危害;其次,软件研发人员等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权被严重侵犯的问题,看待我国劳动合同法缺乏相应的程序保障;再次,阐述合理划分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责任的意义,借鉴美国劳务派遣制度中共同雇主理论、互不承担和替代责任理论对此问题的解决,丰富我国相关立法;最后,我国现行立法放松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的管制的影响,不利于其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并存在逃避支付劳务派遣工劳动报酬风险。 第三部分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若干建议。明确劳务派遣岗位适用范围制止逆向劳务派遣现象;丰富劳务报酬支付方式并赋予劳动者查阅权从程序上保障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权的实现;以共同雇主理论为基础重新划分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义务和责任;引入年度审核制度、风险金制度以提高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和存续条件。
【关键词】:劳务派遣 逆向派遣 同工同酬 责任划分 主体资格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劳务派遣的概述10-13
- (一) 劳务派遣的概念和特征10-11
- 1.劳务派遣的概念10
- 2.劳务派遣的特征10-11
- (二) 劳务派遣与相关制度的区别11-12
- 1.劳务派遣与职业介绍11
- 2.劳务派遣与劳务输出11-12
- (三) 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12-13
- 二、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13-25
- (一) 逆向派遣问题13-14
- 1.逆向派遣的概念13
- 2.逆向派遣的危害13
- 3.劳务派遣制度在规制逆向派遣方面存在的问题13-14
- (二) 劳务派遣中的同工不同酬问题14-16
- 1.同工同酬权是被派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4
- 2.劳务派遣中侵犯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的现象14-16
- 3.劳务派遣制度在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方面存在的问题16
- (三)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划分问题16-23
- 1.合理划分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责任的意义16-17
- 2.劳务派遣制度关于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责任划分存在的问题17-18
- 3.借鉴美国劳务派遣雇主责任划分的规定18-23
- (四) 劳务派遣单位的主体资格问题23-25
- 1.《劳动合同法》等的相关规定23-24
- 2.劳务派遣制度关于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存在的问题24-25
- 三、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建议25-28
- (一) 明确劳务派遣的适用岗位进一步遏制逆向派遣现象25
- (二) 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25-26
- (三) 重新划分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26-27
- (四) 提高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27-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3
- 致谢33-35
- 研究生履历35-3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谟媛;;广西劳务派遣机构的市场准入与运营问题探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979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