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3:19

  本文关键词: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施行,劳动立法首次确立了劳动契约附随义务之一——劳动缔约“明示”义务。这项规定是劳动立法的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劳动立法逐渐走向成熟,它不再仅关注契约成立后的履行、变更和解除等问题,而开始把劳动契约的缔结阶段纳入法律的调整,使得立法更为严密。但同时应该看到,该义务的内容和要求尚付阙如,违反义务的责任尚未构建,因此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完整制度体系还远未完成。本文从解释论的视角对现有法律规定进行了限缩,并从完善立法、指导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适用该规定,即对义务内容、义务违反之形态和后果进行了全面解读,以期构建起完整的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制度。本文内容分为五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在导论部分首先从研究背景入手,明确本文研究的问题指向,凸现问题意识,并且指出研究具有的解释论和立法论意义。其次阐述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在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上的现状,并对这一现状进行综合述评,形成对该问题的总体认识,也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最后界定研究的范围,即劳动缔约过程中,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基于研究的需要,遵循“本体-内容-责任”的体系设计,力求达到对该义务全面系统的认识。在研究中综合运用到了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等法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来考察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正当性基础。首先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义和学术争鸣进行总体概述,对作为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基础的诚实信用原则做必要的背景介绍。其次讨论劳动法与民法的承继关系以及劳动法对民法的突破和超越,从劳动法与民法的关系角度寻求劳动法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依据。最后得出诚实信用原则是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理论基础的结论。本章内容为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证成提供学理依据,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第三章主要是解析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内容。本部分首先论证了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法律性质,在义务性质得到明确的前提下,从解释和评析现行法律规定着手,对该义务的内容进行了解析。通过区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类主体,细化告知与说明的内容、形式及程序,对法律规定进行目的性限缩。笔者对义务内容的构建,既体现履行义务的平等性,即内容结构上的共性,也强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义务要求上的差别。本部分从现行立法入手,通过学理解释达到实践中正确适用该义务的目的。 第四章研究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违反形态。首先,对用人单位违反告知义务的形态进行分类,讨论了不完全告知和招聘欺诈。对前者,,笔者从两个视角进行探讨:其一,主动告知与被动回答义务的违反形态;其二,是否涉及商业秘密的告知义务违反形态。对后者,重点研究招聘欺诈的类型、形成原因和行为构成,为实践中规制该行为提供参考。其次,对劳动者违反说明义务的形态进行讨论,重点研究应聘欺诈问题,细化了积极欺诈与消极欺诈的构成,并且从人格权保护视角提出说明义务排除的情形。 第五章研究违反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法律后果。作为违反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契约效力和法律责任两方面。本文重点讨论了法律责任问题,从责任的主体类型、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承担方式四个方面确立劳动缔约过失责任的制度架构。 本文对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研究,从制度基础出发,围绕内容构造,最后落实到责任的构建,力图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劳动缔约 明示义务 劳动契约 诚实信用原则 劳动缔约过失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1-13
  • 1.1.1 问题的提出11
  • 1.1.2 研究意义11-13
  • 1.2 研究现状述评13-18
  • 1.2.1 研究现状梳理13-16
  • 1.2.2 研究现状评析16-18
  • 1.3 研究范围、思路与方法18-21
  • 1.3.1 研究范围18-19
  • 1.3.2 研究思路19
  • 1.3.3 研究方法19-21
  • 第2章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理论基础——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考察21-41
  • 2.1 作为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基础的诚实信用原则21-37
  • 2.1.1 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义与学术之争21-26
  • 2.1.2 劳动法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依据26-37
  • 2.2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理论基础的正当性37-41
  • 2.2.1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义务性规范的客观要求37-38
  • 2.2.2 劳动关系特殊性的需要38-39
  • 2.2.3 劳动契约订立的基本原则的显现39
  • 2.2.4 立法规制及学理研究体系化的要求39-41
  • 第3章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内容构造41-71
  • 3.1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法律性质41-52
  • 3.1.1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属于法定义务41-43
  • 3.1.2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属于先契约义务43-50
  • 3.1.3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属于基于社会本位理念的义务50-52
  • 3.2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基本内容52-71
  • 3.2.1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现行立法规定及评析52-54
  • 3.2.2 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54-62
  • 3.2.3 劳动者的说明义务62-71
  • 第4章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违反形态71-115
  • 4.1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形态71-97
  • 4.1.1 用人单位未尽完全告知义务71-84
  • 4.1.2 用人单位虚假告知——招聘欺诈84-97
  • 4.2 劳动者违反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形态97-115
  • 4.2.1 应聘欺诈的原因98
  • 4.2.2 应聘欺诈的表现98-99
  • 4.2.3 应聘欺诈的类型及其构成99-115
  • 第5章 违反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法律后果115-161
  • 5.1 法律后果之一:法律效力评价问题115-118
  • 5.2 法律后果之二:法律责任承担问题118-161
  • 5.2.1 构建劳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必要性119-120
  • 5.2.2 劳动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120-128
  • 5.2.3 劳动缔约过失责任与其他相关责任的关系128-139
  • 5.2.4 劳动缔约过失责任的制度架构139-161
  • 结论161-163
  • 参考文献163-171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71-173
  • 后记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鲁淼;合同签订中缔约过失责任的探讨[J];齐鲁石油化工;2002年01期

2 陈楚;缔约过失责任及其在我国的适用[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3 杨路明;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与地位[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潘晓明,尹祥茹;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理论和制度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叶亿培;;论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J];商场现代化;2006年25期

6 谷荟萃;;谈缔约过失责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16期

7 徐洪音;;浅析缔约过失责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徐武生,楚雄;缔约过失责任刍议[J];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9 刘鸿君;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条件之管见[J];学术交流;1999年03期

10 徐骏;缔约过失责任的认定[J];法学杂志;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福明;;浅析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及维权对策[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毓帅;;重塑我国劳动者群体尊严的基本途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赵万一;李秀文;;论职工(劳动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徐国君;;论劳动者权益会计[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5 历正贤;;试论劳动者权益参与企业利润分配[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6 王冕;;论缔约过失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张蓓;;浅析劳动者公益诉讼[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关景新;张军江;;电子商务缔约过失责任问题研究[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10 关景欣;张军江;;电子商务缔约过失责任问题研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华;浅析缔约过失责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2 龙燕燕;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问题[N];检察日报;2000年

3 王辉宇;正确认定缔约过失责任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马 琳;缔约过失责任的确认[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泗阳县检察院 黄玉虎 张庆杰;本案是缔约过失责任还是违约责任[N];江苏法制报;2011年

6 徐庆余 崔兆海;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之区别[N];江苏法制报;2010年

7 徐庆余 崔兆海;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许文燕;合同有效能否适用缔约过失责任[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4年

9 林小毅(作者单位:广东省新会市法院);缔约过失责任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许文燕;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之我见[N];江苏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啸;新时期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Q糜剿

本文编号:298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98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3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