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伤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的基本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凸显出来。工伤预防是通过采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对工伤事故以及职业病事先进行防范,消除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减少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发生,因而在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越来受到各国的重视。 我国的工伤保险事故预防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得到改进。但是,目前我国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形势依然严峻,工伤预防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工伤预防依然存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监管体制不健全、费率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制约了科学有效的工伤预防机制的形成。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借鉴国外成功的治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来探讨完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体系的对策。文章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工伤保险事故预防和委托代理理论的概述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介绍,以及行文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主要对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工伤保险事故预防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接着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阻碍我国工伤保险事故发展的症结所在。 第三部分通过对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的发展历程研究,分析其对工伤保险事故预防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的治理,并通过中德两国的国情比较研究,找出适合完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的经验借鉴。 第四部分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出发,主要从强化工伤预防的监督与约束、完善激励机制、建立联动机制方面,对完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伤保险 事故预防机制 委托代理 工伤事故 职业病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5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2
- 第二节 委托代理问题及理论12-17
- 第三节 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的相关研究综述17-22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22-24
-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24-25
- 第二章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沿革及问题25-39
- 第一节 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的发展历程25-27
- 第二节 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的现状分析27-31
- 第三节 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中的委托代理关系31-33
- 第四节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存在的主要问题33-39
- 第三章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39-48
- 第一节 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介绍39-41
- 第二节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经验分析41-46
- 第三节 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与我国的比较研究46-48
- 第四章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改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路径分析48-57
- 第一节 强化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的监督与约束48-52
- 第二节 建立有效的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激励机制52-54
- 第三节 建立委托人、代理人开展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的联动机制54-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学领;;对工伤保险促进工伤预防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年20期
2 彭代君,陈永智,蒋琳;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难点及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2期
3 曾宪树;工伤保险知识讲座[J];劳动保护;1999年08期
4 陈胜 ,刘铁民;对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相结合的探讨[J];劳动保护;2003年06期
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J];中国劳动;2000年05期
6 苏里;《工伤保险条例》有哪些新规定[J];职业;2003年07期
7 俞佳;加拿大工伤保险制度掠影[J];劳动保护;2004年11期
8 本和;谈工伤保险中的单位举证[J];劳动保护;2005年01期
9 ;学徒工应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J];农村百事通;2005年10期
10 向春华;;项目参保建筑业工伤保险破题[J];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晋川;刘庆民;;谈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功智;刘铁民;欧阳梅;牛和平;;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发展战略目标设想[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于宝妹;蔡静;王立谦;宋秉文;;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探讨[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4 周华中;;体现工伤预防功能是工伤保险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李方;张明丽;;武汉市中小企业工伤保险问题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6 吕学静;张波;;北京市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重在落实——难点在于外来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7 万成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及启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段誉;刘一鸣;李昭;;关于保险对非正式风险分摊机制挤出效应的实验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9 杜红兵;杨瑾娣;;我国煤矿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周华中;;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哲学思考[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胜 刘铁民;说说德国的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2 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刘波;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亟待建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3 林乐君 姜斌;为何叫好不叫座[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李小霞;高风险从业人员将全面实行工伤保险[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吴睿鸫;工伤保险呼唤预防基金[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人身保险≠工伤保险[N];工人日报;2001年
7 谢虹;民工工伤保险处境“尴尬”[N];江苏经济报;2005年
8 记者 徐恬邋通讯员 王彤 实习生 何畅;我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19万[N];深圳商报;2008年
9 姜宁邋米长亮;景县工伤保险新增6300多人[N];河北日报;2008年
10 ;开滦集团工伤保险助力企业腾飞[N];河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世允;中国劳动者职业安全保障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磊;中国职业安全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4 李都厚;基于公路长下坡车辆制动性能的事故预防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韩俊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毛光烈;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8 赵启成;抽油机井油管失效机理及事故预防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李平;中国转型时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星;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葛晓萍;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芮立新;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王小明;船员人身伤亡工伤保险赔偿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罗东澜;煤矿爆炸安全分级评价及其在煤矿工伤保险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6 张雪梅;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董颖;完善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张小平;“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下的工伤预防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李鹏;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王博;矿难有效治理中的工伤保险体系建构和运行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993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