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
本文关键词:论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平等权和就业权也是宪法规定的二项重要的基本权利, 而就业平等权则是平等权和就业权的结合。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和社会偏见,在中国公民的就业平等权经常受到侵犯,就业歧视现象非常严重。这严重的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如果我们要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就业平等,就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我国公民的就业平等权进行更好的保护。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就业平等权的理论基础。在该部分,我们对就业平等权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就业平等权的由来和发展过程进行阐述,然后通过对就业平等权和就业歧视的属性、内容和定义的分析,使我们对就业平等权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为对域外就业平等权制度的考察。在这部分,我们通过对国际组织、英美国家、港台地区有关就业平等权制度的分析,来发掘他们的可取之处。 第三部分为对我国就业平等权制度的检讨和分析。在这部分,我们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具体分析,找出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之处。 第四部分为我国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的完善。在这部分,以上述内容为基础,提出在中国现实状况下完善我国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制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就业平等权 就业歧视 制度体系 法律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1章 引言10-12
- 第2章 就业平等权的理论基础12-22
- 2.1 平等权12-15
- 2.1.1 平等权的由来12-13
- 2.1.2 平等权的性质13
- 2.1.3 平等权的内容13-14
- 2.1.4 平等权中的合理差别14-15
- 2.2 就业平等权的界定15-17
- 2.2.1 就业权15
- 2.2.2 就业平等权的属性15-16
- 2.2.3 就业平等权的内容16
- 2.2.4 就业平等权的定义16-17
- 2.3 歧视与就业歧视17-22
- 2.3.1 歧视17
- 2.3.2 就业歧视17-22
- 2.3.2.1 就业歧视的定义17-18
- 2.3.2.2 就业歧视的内涵18-19
- 2.3.2.3 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19-20
- 2.3.2.4 就业歧视的例外规定20-22
- 第3章 域外就业平等权保障立法的现状与启示22-33
- 3.1 就业平等权保障的国际法考察22-23
- 3.1.1 联合国人权公约对平等就业权的保护22
- 3.1.2 国际劳工组织对就业平等权的保护22-23
- 3.2 欧美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制度考察23-27
- 3.2.1 美国的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制度23-24
- 3.2.1.1 宪法修正案23
- 3.2.1.2 《民权法案》23-24
- 3.2.1.3 《就业年龄歧视法》24
- 3.2.1.4 《同酬法》24
- 3.2.1.5 《美国残疾人法》24
- 3.2.2 英国的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制度24-26
- 3.2.2.1 《就业权利法》24-25
- 3.2.2.2 《人权法》25
- 3.2.2.3 《性别歧视法》25
- 3.2.2.4 《种族关系法》25-26
- 3.2.2.5 《残疾人歧视法》26
- 3.2.2.6 《就业法庭法》26
- 3.2.2.7 《禁止年龄歧视法》26
- 3.2.3 欧盟的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制度26-27
- 3.2.3.1 《平等待遇框架指令》26-27
- 3.2.3.2 《种族平等指令》27
- 3.2.3.3 《男女平等待遇原则的指令》27
- 3.3 港台地区的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制度27-30
- 3.3.1 香港地区的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制度27-30
- 3.3.1.1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8
- 3.3.1.2 《香港人权法案》28
- 3.3.1.3 《性别歧视条例》28-29
- 3.3.1.4 《残疾歧视条例》29
- 3.3.1.5 《家庭岗位歧视条例》29-30
- 3.3.2 台湾的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制度30
- 3.3.2.1 台湾现行宪法30
- 3.3.2.2 《就业服务法》30
- 3.3.2.3 《两性工作平等法》30
- 3.4 国外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30-33
- 3.4.1 制定完备的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体系31
- 3.4.2 对有关就业歧视的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31-32
- 3.4.3 规定了举证责任转移制度32
- 3.4.4 设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32-33
- 第4章 我国就业平等权的立法现状与缺陷33-42
- 4.1 我国的立法现状33-37
- 4.1.1 《宪法》33
- 4.1.2 法律33-35
- 4.1.2.1 《劳动法》33
- 4.1.2.2 《就业促进法》33-34
- 4.1.2.3 《妇女权益保障法》34
- 4.1.2.4 《残疾人保障法》34-35
- 4.1.3 行政法规35-36
- 4.1.4 部门规章36
- 4.1.5 地方性法规36-37
- 4.1.6 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37
- 4.2 我国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制度的缺陷37-42
- 4.2.1 就业歧视的界定范围过窄37-38
- 4.2.2 立法体系混乱,存在大量有关就业歧视的立法38-39
- 4.2.3 缺乏就业歧视相关概念的判断标准39
- 4.2.4 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39-40
- 4.2.5 缺乏有关的对就业平等权进行保护的途径40-41
- 4.2.6 缺乏有关就业歧视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41-42
- 第5章 我国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的完善42-49
- 5.1 重构和完善就业平等权保护的立法体系42-44
- 5.1.1 扩展就业歧视的界定范围42-43
- 5.1.2 完善和清理有关的法律、法规43-44
- 5.2 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救济制度44-49
- 5.2.1 设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44-45
- 5.2.2 拓展反就业歧视的救济途径45-47
- 5.2.3 完善就业平等权保护的责任体系47-48
- 5.2.4 建立有关的公益诉讼制度48
- 5.2.5 设立合理的举证责任分配机制48-49
- 结论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嵘;;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困境分析及创新路径[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邓佑文;张晓明;;就业平等权的理论体系——以宪法含义为思考维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杨岚;;反就业歧视法律问题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公安法治研究);2006年06期
4 危怀安;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张晓琴;;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法律问题的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兰夫;反就业歧视风乍起[J];南风窗;2004年05期
7 程浩;略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年01期
8 马克敏;;关于违宪与违宪审查制度的法理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8年05期
9 冯彦君;劳动权论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1期
10 陆志荣;邓云晓;;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探析[J];社科纵横;2008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松强;就业歧视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邓蓓蓓;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兴爱;论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0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