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劳动法的完善——以过劳死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27 17:17
劳动作为我们安家立命之本,劳动对于我们个人、家庭乃至国家发挥着不可小觑之作用。通过劳动的输出,劳动者获得报酬用以维系生存及物质之需。通过劳动的输入,企业、单位得以正常的运转。劳动权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公民权利与义务,它不仅体现于由《宪法》对之加以保护,同时贯穿在《劳动法》予以细具体化维护。然而,近年来过劳死事件不断显现,引起人们对过劳死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法律缺少对过劳死的法律规定,故劳动者过劳死后,如何对权利救济成为一个难题。鉴于此,笔者展开对过劳死进行探讨,试论如何将之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内。
【文章来源】:科技视界. 2019,(20)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的提出
2 过劳死法律定义之界定
2.1 过劳死的含义
2.2 过劳死的法律定义
2过劳死的法律责任性质
3 完善立法建议
3.1 合理定义过劳死
3.2 科学制定过劳死认定标准
3.3 设立过劳死鉴定机构
3.4 将过劳死纳入工伤保险体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过劳相关脑出血死亡1例[J]. 史婧卓,杨博帆,张付,余彦耿,肖宁,李冬日. 法医学杂志. 2019(02)
[2]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国外经验、中国现状和研究展望[J]. 石建忠. 人口与经济. 2019(02)
[3]日本设定工作时间上限防止教师“过劳死”[J]. 罗朝猛. 教书育人. 2019(02)
[4]“过劳”的概念界定及分类特征研究[J]. 王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06)
本文编号:3103884
【文章来源】:科技视界. 2019,(20)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的提出
2 过劳死法律定义之界定
2.1 过劳死的含义
2.2 过劳死的法律定义
2过劳死的法律责任性质
3 完善立法建议
3.1 合理定义过劳死
3.2 科学制定过劳死认定标准
3.3 设立过劳死鉴定机构
3.4 将过劳死纳入工伤保险体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过劳相关脑出血死亡1例[J]. 史婧卓,杨博帆,张付,余彦耿,肖宁,李冬日. 法医学杂志. 2019(02)
[2]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国外经验、中国现状和研究展望[J]. 石建忠. 人口与经济. 2019(02)
[3]日本设定工作时间上限防止教师“过劳死”[J]. 罗朝猛. 教书育人. 2019(02)
[4]“过劳”的概念界定及分类特征研究[J]. 王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06)
本文编号:3103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0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