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对策
发布时间:2021-04-06 07:57
通过分析女大学生遭受就业歧视的现状与原因,指出当前存在的概念不清、立法重复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执法缺失、司法不足等方面的法律困境,从准确界定就业歧视概念、完善当前立法、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等角度探讨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对策。
【文章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36(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
(一) 招聘条件歧视
(二) 就业岗位歧视
(三) 就业待遇歧视
(四) 特殊时期歧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
(一) 社会角度
(二) 法律角度
(三) 用人单位角度
(四) 女大学生自身角度
三、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困境
(一) 就业歧视的内涵不清, 外延过窄
(二) 立法规定重复模糊, 内容不全面
(三) 法律缺乏操作性, 救济难以实现
(四) 执法不严, 行政救济缺位
(五) 司法不足
四、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对策
(一) 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概念
(二) 完善现有的反就业歧视立法
(三) 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
(四) 加强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扶植
(五) 完善行政执法
1. 明确行政执法主体。
2. 加强行政执法。
3. 完善行政救济途径。
(六) 完善私益诉讼, 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1. 完善女大学生反就业歧视的私益诉讼, 要从三个方面来解决:
2. 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对策[J]. 朱颂. 高校辅导员. 2014(01)
[2]浅析对女性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J]. 张爽. 经营管理者. 2012(18)
[3]刍议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问题[J]. 文华良. 教育与职业. 2009(33)
[4]权利、自由与公正——对女性主义“男女平等”观念的思考[J]. 杨丹. 东疆学刊. 2009(01)
[5]论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J]. 冯少辉,林孝文. 湖北社会科学. 2003(10)
本文编号:3121084
【文章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36(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
(一) 招聘条件歧视
(二) 就业岗位歧视
(三) 就业待遇歧视
(四) 特殊时期歧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
(一) 社会角度
(二) 法律角度
(三) 用人单位角度
(四) 女大学生自身角度
三、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困境
(一) 就业歧视的内涵不清, 外延过窄
(二) 立法规定重复模糊, 内容不全面
(三) 法律缺乏操作性, 救济难以实现
(四) 执法不严, 行政救济缺位
(五) 司法不足
四、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对策
(一) 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概念
(二) 完善现有的反就业歧视立法
(三) 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
(四) 加强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扶植
(五) 完善行政执法
1. 明确行政执法主体。
2. 加强行政执法。
3. 完善行政救济途径。
(六) 完善私益诉讼, 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1. 完善女大学生反就业歧视的私益诉讼, 要从三个方面来解决:
2. 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对策[J]. 朱颂. 高校辅导员. 2014(01)
[2]浅析对女性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J]. 张爽. 经营管理者. 2012(18)
[3]刍议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问题[J]. 文华良. 教育与职业. 2009(33)
[4]权利、自由与公正——对女性主义“男女平等”观念的思考[J]. 杨丹. 东疆学刊. 2009(01)
[5]论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J]. 冯少辉,林孝文. 湖北社会科学. 2003(10)
本文编号:3121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2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