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上三方机制法律解释
本文关键词:劳动法上三方机制法律解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恢复阶段。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出市场化,契约化,法制化,灵活化,多样化,复杂化,短期化等态势,各种形式的劳动纠纷也与日俱增。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经营管理理念的变革,人事制度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非公有制企业借助市场机制,资本优势,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招商引资的政策支持以及越来越宽松的政策环境。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过近一百多年的努力,解决劳动争议的三方机制得以普遍建立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讨论了西方几个典型国家的三方机制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国际劳工组织的三方机制是始祖,自然是本论文不可忽略的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其对各国的影响既深刻又长远。文章还讨论了世界贸易组织和欧盟对三方机制的规定及实践活动。文章系统地回答了三方机制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三方机制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三方机制在国内,国外和国际组织等法律文件上的规定,紧接着论证了三方机制的合理性,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在第四部分着重论述了三方机制运行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改进的对策,最后第五章落脚于切实贯彻我国三方机制的措施。其中,第四部分提到的问题包括主体问题,观念问题,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操作规范,对三方机制的认识不到位,执法不严格,雇主违法现象普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文章的创新点在于科学地解释了三方机制存在及运行的法律基础,而亮点在于对国际,外国和我国三方机制运行现状,问题及成因及改进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充分的,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因此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文章根植于对三方机制客观、全面、科学的认识,所得结论建立在严谨的逻辑推理之上,因此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关键词】:三方机制 立法体现 国际劳工标准 运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0.1 研究背景10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1
- 0.3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0.3.1 研究目的12
- 0.3.2 研究意义12
-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4
- 0.4.1 研究内容12-13
- 0.4.2 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三方机制概述14-16
- 1.1 三方机制的由来14
- 1.2 三方机制基本涵义14-15
- 1.3 三方机制法律特征15-16
- 第二章 三方机制在劳动法上的体现及解读16-21
- 2.1 国际组织上的体现及解读16-17
- 2.1.1 ILO(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及解读16
- 2.1.2 欧盟劳动法上的体现及解读16-17
- 2.2 外国劳动法上的体现及解读17-19
- 2.2.1 美国法规定及解读17
- 2.2.2 德国法规定及解读17-18
- 2.2.3 俄罗斯法规定及解读18
- 2.2.4 北欧国家法规定及解读18-19
- 2.3 我国劳动法上的体现及解读19-21
- 2.3.1 《劳动合同法》及《工会法》等的规定19-20
- 2.3.2 对规定的解读20-21
- 第三章 劳动法上三方机制确立的正当性21-28
- 3.1 劳动关系的特殊性21-23
- 3.1.1 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与复杂性21
- 3.1.2 劳动关系的人身性与财产性21-22
- 3.1.3 劳动关系的平等性与附属性22
- 3.1.4 劳动关系的共益性与自利性22-23
- 3.2 公平价值的人性需要23-24
- 3.2.1 利益主体的分化独立23
- 3.2.2 利益主体的强弱失衡23-24
- 3.2.3 公平价值的人性需求24
- 3.3 权力制衡与权利倾斜24-27
- 3.3.1 劳动者的弱势地位24-25
- 3.3.2 政府的中立地位25
- 3.3.3 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25-27
- 3.4 国际经验和教训27-28
- 3.4.1 西方国家的普遍实践27
- 3.4.2 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27-28
- 第四章 劳动法上三方机制的运行研究28-42
- 4.1 国际上三方机制的运行研究28-29
- 4.1.1 运行现状及问题28
- 4.1.2 问题原因分析28-29
- 4.1.3 对策及建议29
- 4.2 外国劳动法上三方机制的运行研究29-31
- 4.2.1 运行现状及问题29-30
- 4.2.2 问题原因分析30-31
- 4.2.3 对策及建议31
- 4.3 我国劳动法上三方机制的运行研究31-42
- 4.3.1 运行现状及问题32-37
- 4.3.2 问题原因分析37-40
- 4.3.3 对策及建议40-42
- 第五章 贯彻三方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具体措施42-47
- 5.1 我国三方机制的特有性质42-43
- 5.1.1 劳动部门特有性质42
- 5.1.2 雇主组织特有性质42
- 5.1.3 我国工会特有性质42-43
- 5.2 我国三方机制的发展趋势43
- 5.2.1 实质上的发展趋势43
- 5.2.2 形式上的发展趋势43
- 5.3 贯彻三方机制的具体措施43-47
- 5.3.1 工会方面的具体措施43-44
- 5.3.2 政府部门的具体措施44-45
- 5.3.3 雇主组织的具体措施45-46
- 5.3.4 其他组织和三方共同的措施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佳亮;;“劳动关系的管治与自治之二——非标准劳动关系”研讨会简讯[J];探索与争鸣;2011年05期
2 ;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9期
3 唐仁惠;;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海安劳动关系[J];江苏政协;2011年07期
4 何广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工会作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9期
5 郑言石;;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和谐辽宁建设[J];共产党员;2011年15期
6 刘丽红;;《工会法》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9期
7 ;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召开[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8 本刊编辑部;;发挥工会组织优势 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9 潘家永;;如何证明和确认存在劳动关系[J];江淮法治;2011年10期
10 张立新;;浅谈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及意义[J];当代矿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元;;国企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主要做法、问题和建议[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2 彭伟中;;商业秘密及其在劳动关系领域的保护[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3 李晓园;;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赵祖平;;劳动关系领域的政府定位[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5 陈诗达;;2006浙江就业报告——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赵林中;;浅议和谐社会与和谐劳动关系[A];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集[C];2005年
9 陈诗达;;导论:和谐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和谐的基础[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冯勋;省考核组检查我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N];安康日报;2007年
2 记者 刘宏伟;让每个企业都从三方机制受益[N];中国企业报;2006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鹏;完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中国企业报;2005年
4 记者 尹雪梅;发挥三方机制应有作用推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N];工人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娇萍;“能协商总比对抗强”[N];工人日报;2005年
6 记者 武强;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情况调研组来格调研[N];格尔木日报;2010年
7 记者 周城波;地区召开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作会议[N];喀什日报(汉);2006年
8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省总工会主席、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名誉主席 张艳;狠抓和谐创建,,推进维权富民[N];新华日报;2006年
9 曲俊兴 记者 王宗华;我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成[N];黑龙江日报;2005年
10 刘 鹏;应重视和支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N];中国企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4 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郭东杰;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劳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詹婧;企业民主参与动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9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小燕;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转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冯翠玲;加强三方机制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姚秋福;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D];广东商学院;2011年
4 柯四海;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徐立新;论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益保护[D];郑州大学;2004年
6 解立峰;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闫明超;社会性规制框架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8 陈刚;河南省通信公司劳动关系改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王言斌;劳动争议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钱斐;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法上三方机制法律解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