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科技企业《劳动合同法》履行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09:23
本文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劳动合同法》履行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对我国国民经济有重要贡献的经济体,缓解了劳动力市场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但其劳动关系的矛盾也凸显了出来,企业出现克扣、拖欠员工工资、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工作条件恶劣等不良现象;员工出现消极怠慢工作等消极抵抗行为。2007年6月我国颁布了《劳动合同法》,该法为民营科技企业在劳动合同签订、报酬、培训、工会组建及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规范了用工形式,使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步走向法制化,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成本,但就长期发展来看,对劳动合同双方都是有保护和约束作用的,无疑对缓解紧张的劳动关系是有促进的作用的,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选择《劳动合同法》履行情况这个角度描述和分析了民营科技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旨在引起劳动合同双方对《劳动合同法》的重视,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努力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本文从《劳动合同法》履行情况以及其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影响的视角进行调查。首先,根据对相关文献和《劳动合同法》的研究,制定了问卷,即民营科技企业《劳动合同法》履行现状调查问卷,包含了个人基本信息、企业基本信息、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报酬、培训、工会组织化程度、劳动争议处理这7个影响因素,并研究他们对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影响。通过运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因素来自5个方面: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报酬、培训、工会组织化程度、劳动争议处理。其次,把个人基本信息和企业基本信息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他们对《劳动合同法》的履行情况和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履行情况及其各维度与劳动关系和谐度的相关性,得出了主要结论以及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让法律深入人心;提高企业履行法律的自觉性和程度,强化对劳动保护的监察力度;从企业层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对《劳动合同法》的履行程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稳定性;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从员工层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遵守诚信原则;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认同企业文化。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民营科技企业 和谐劳动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6.5;D922.5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10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0-12
- 1.3.1 研究思路10-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4 相关概念界定12-13
- 1.4.1 《劳动合同法》12
- 1.4.2 民营科技企业12-13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3-14
-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3
- 1.5.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13-14
- 2 文献综述14-21
- 2.1 劳动关系主要理论14-15
- 2.1.1 劳工运动理论14
- 2.1.2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14-15
- 2.2 劳动关系研究方法15-16
- 2.2.1 一元论15
- 2.2.2 多元论15
- 2.2.3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15-16
- 2.3 劳动关系的定义与本质16
- 2.4 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6-17
- 2.5 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17
- 2.6 劳动关系评价指标17-19
- 2.7 《劳动合同法》对构建劳动关系的影响19-21
- 2.7.1 从国家层面19
- 2.7.2 从企业层面19-20
- 2.7.3 从劳动者层面20-21
- 3 研究设计21-28
- 3.1 研究对象的界定21
- 3.2 研究变量设计与定义21
- 3.3 研究假设与模型21-23
- 3.3.1 研究假设21-23
- 3.3.2 研究模型23
- 3.4 问卷设计与调查23-25
- 3.4.1 问卷设计23-24
- 3.4.2 问卷调查24-25
- 3.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25-28
- 3.5.1 描述性统计分析25
- 3.5.2 效度分析25-26
- 3.5.3 信度分析26
- 3.5.4 方差分析26
- 3.5.5 相关分析26-27
- 3.5.6 回归分析27-28
- 4 实证分析28-53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28-32
- 4.1.1 人口基本情况样本统计分析28-30
- 4.1.2 企业样本统计分析30
- 4.1.3 《劳动合同法》履行情况量表描述性分析30-31
- 4.1.4 劳动关系和谐度量表描述性分析31-32
- 4.2 效度与信度分析32-40
- 4.2.1 《劳动合同法》履行情况量表的效度与信度分析32-38
- 4.2.2 劳动关系和谐度量表的效度与信度分析38-40
- 4.3 独立样本 T 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40-48
- 4.3.1 性别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41-42
- 4.3.2 年龄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42
- 4.3.3 学历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42-43
- 4.3.4 工作年限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43-44
- 4.3.5 不同岗位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44-45
- 4.3.6 合同签订年限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45-46
- 4.3.7 员工所在企业规模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46-47
- 4.3.8 员工所在企业性质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47-48
- 4.3.9 员工所在企业所属行业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48
- 4.4 相关性分析48-50
- 4.4.1 《劳动合同法》履行情况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49
- 4.4.2 《劳动合同法》履行情况与劳动关系和谐度相关性分析49-50
- 4.5 回归分析50-53
- 4.5.1 劳动关系和谐度回归分析50-53
- 5 研究结论53-57
- 5.1 研究假设验证结果53
- 5.2 实证研究主要结论53-57
- 5.2.1 描述性分析结论54
- 5.2.2 差异性分析结论54-55
- 5.2.3 相关性分析结论55-56
- 5.2.4 回归分析结论56-57
- 6 对策建议57-62
- 6.1 政府层面57-58
- 6.1.1 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57
- 6.1.2 加强对《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让法律深入人心57
- 6.1.3 提高企业履行法律的自觉性和程度,强化对劳动保护的监察力度57-58
- 6.2 企业层面58-60
- 6.2.1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58
- 6.2.2 提高对《劳动合同法》的履行程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58-59
- 6.2.3 依法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稳定性59-60
- 6.2.4 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60
- 6.3 员工层面60-61
- 6.3.1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60-61
- 6.3.2 提高工作责任感,遵守诚信原则61
- 6.3.3 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认同企业文化61
- 6.4 未来研究的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65-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刚;;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创新及其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史浩然;;新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08期
3 王贤森;当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新视角——《工会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李培志;;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沈琴琴;黄任民;巨文辉;;和谐劳动关系与民营企业发展——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何勤;王飞鹏;;《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的增量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常凯;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地位[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8 高爱娣;;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常凯;;从战略角度看《劳动合同法》——变革时期,转变思路,把握趋势,变被动为主动[J];管理@人;2008年Z1期
10 马建中;;劳有所得,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J];经济师;2008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劳动合同法》履行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2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