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补偿金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2:03
本文关键词:劳动经济补偿金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向着多元化发展,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多发,其中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及相应权利救济成为这场社会变革中的关注焦点,成为“上至庙堂之上,下至贩夫走卒”都在谈论的话题。新近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经济补偿金、无固定期限合同等硬性规定的出台激起了企业与劳动者的强烈反响。 目前,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大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维持稳定的社会状态是我国当前的两大要务。一方面,侧重保护劳动者利益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优惠的投资环境又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如何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实质权利的平等,已成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性质与理论基础出发,综合运用经济学知识并采取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科学分析工具,对我国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构建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的些许建议。 文章主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劳动经济补偿金及其制度基础。主要介绍劳动经济补偿金的含义与性质,及其形成、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与法理基础。针对现在学术界关于劳动经济补偿金性质的各种学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经济补偿金应作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法定帮助义务;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补偿金制度。结合我国现阶段具体情况,提出应建立“广覆盖、低标准”的经济补偿制度,同时应加强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执行力度;第三部分为我国新旧经济补偿金制度比较以及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本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劳动经济补偿立法的历史与现状,并多角度分析了我国劳动经济补偿立法存在的种种问题,诸如立法过程中立法者对经济补偿金性质认识的模糊不清,现行经济补偿标准脱离我国现实经济情况,计算劳动经济补偿的参考因素比较单一;第四部分为完善我国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思考。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经济补偿金制度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以往劳动经济补偿立法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如何完善当前的经济补偿制度,提出了降低劳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综合考虑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因素、扩大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改革工会组织的协调监督职能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劳动法 劳动经济补偿金 倾斜保护 法定帮助义务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言8-16
- 1.1 劳动经济补偿金及其制度基础8-11
- 1.1.1 劳动经济补偿金的定义与性质8-11
- 1.2 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11-12
- 1.3 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产生的法理基础12-16
- 1.3.1 基于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12-13
- 1.3.2 基于社会法中倾斜保护原则13-15
- 1.3.3 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15-16
- 2 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及其启示16-23
- 2.1 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概述16-20
- 2.1.1 德国经济补偿金制度16-17
- 2.1.2 英国经济补偿金制度17-18
- 2.1.3 法国经济补偿金制度18-19
- 2.1.4 我国台湾地区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19
- 2.1.5 我国香港地区经济补偿金制度19-20
- 2.2 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经济补偿金制度及其启示20-23
- 2.2.1 明确劳动经济补偿金是企业对劳动者的一种法定义务20
- 2.2.2 扩大工会在解雇补偿协商过程中的权利20-22
- 2.2.3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细化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22-23
- 3 我国劳动经济补偿制度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23-34
- 3.1 《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的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状况23-26
- 3.1.1 国家层面立法23-24
- 3.1.2 地方层面立法24-26
- 3.2 《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状况26-28
- 3.2.1 国家层面立法26-28
- 3.2.2 地方层面立法28
- 3.3 新旧经济补偿金制度比较及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28-34
- 3.3.1 新旧经济补偿金制度比较28
- 3.3.2 现行经济补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28-34
- 4 完善我国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思考34-40
- 4.1 劳动经济补偿金定位的思考34-35
- 4.2 完善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的具体构想35-40
- 4.2.1 降低劳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35-36
- 4.2.2 综合考虑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因素36
- 4.2.3 扩大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36-37
- 4.2.4 改革工会组织的协调监督职能37-39
- 4.2.5 加强劳动经济补偿金实际执行力度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43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柯新华;;解读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爱芬;我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佳梅;论经济补偿金的适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磊;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经济补偿金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2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