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01:12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职业身份特殊、流动性强、文化素质较低、地位处于弱势是农民工群体的典型特征。囿于体制及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农民工多在采矿、建筑、冶金、纺织等行业工作,这些行业总体上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危险性较大,容易造成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加之缺乏完备的风险分担机制,农民工成为高风险群体。2004年新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将农民工纳入了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之后国务院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初具雏形。但总体而言,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设仍然十分薄弱,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切实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工伤权益,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总体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自不待言。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进行研究,期望能为完善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尽一点绵薄之力。 本文以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为研究主题,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农民工工伤保险基本理论”,本部分首先对农民工、工伤、工伤保险以及农民工工伤保险等概念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其次分析了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理论基础——基本人权理论、社会连带理论及国家干预理论;最后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内涵。 第二部分“农民工工伤保险立法现状及缺陷分析”,本部分首先对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成因。专门性法规缺位、“预防——补偿——康复”机制缺位、具体制度设计不合理及农民工群体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工伤维权效果欠佳是当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主要缺陷。 第三部分“国外相关立法实践及启示”,国外虽没有我国当前语境下的农民工群体,但国外的工伤保险立法较为成熟,有不少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在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借鉴和学习。首先是德国的“预防——补偿——康复”理念,德国对工伤的预防及康复相当重视,并在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其次,国外工伤保险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的构建对于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之构想”,针对我国当前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外相关立法实践经验,本部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农民工工伤保险专项立法、合理构建“预防——补偿——康复”机制及优化农民工工伤保险具体制度设计等等。
【关键词】:农民工 工伤保险 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 缺陷分析 经验启示 完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42.6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3
  • (一) 研究背景及目的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三) 主要研究方法12-13
  • 一、农民工工伤保险基本理论13-26
  • (一) 农民工工伤保险相关概念阐释13-18
  • 1. 农民工内涵及特征13-16
  • 2. 工伤及工伤保险内涵16-18
  • 3. 农民工工伤保险定义18
  • (二) 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18-22
  • 1. 基本人权理论18-19
  • 2. 社会连带理论19-20
  • 3. 国家干预理论20-22
  • (三) 农民工工伤保险的价值分析22-26
  • 二、农民工工伤保险立法现状与缺陷分析26-40
  • (一) 农民工工伤保险立法现状26-28
  • (二) 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缺陷分析28-40
  • 1. 专门性法规缺位且相关规范性文件效力层级较低28-29
  • 2. “预防—补偿—康复”机制缺位29-33
  • 3. 具体制度设计合理性欠佳33-38
  • 4. 农民工群体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工伤维权效果欠佳38-39
  • 5. “多保合一”的投保模式削弱了农民工获得工伤保险的机会39-40
  • 三、国外相关立法实践及启示40-46
  • (一) 德国的“预防—补偿—康复”理念40-42
  • 1. 预防优先40-41
  • 2. 康复优于补偿41-42
  • (二) 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及工伤保险费率机制42-44
  • 1. 工伤保险管理机构42-43
  • 2. 工伤保险费率机制43-44
  • (三) 国外立法实践的启示44-46
  • 1. 加强工伤预防工作44
  • 2. 强化工伤康复工作44
  • 3. 加强工伤保险管理系统建设44-45
  • 4. 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机制45-46
  • 四、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之构想46-57
  • (一) 加强农民工工伤保险专项立法46
  • (二) 构建“预防—补偿—康复”有效机制46-50
  • 1. 健全农民工工伤预防机制46-49
  • 2. 将工伤康复机制导入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49-50
  • (三) 优化农民工工伤保险具体制度设计50-55
  • 1. 改良农民工工伤保险具体的程序设计50-51
  • 2. 设立农民工工伤保险政府管理机构51
  • 3. 通过多种手段努力提高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51-52
  • 4. 优化农民工工伤保险费率及相关机制52-53
  • 5. 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对制度作相应调整53-55
  • (四) 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农民工工伤维权能力55-56
  • (五) 根据农民工特点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56-57
  • 结语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顾欣欣;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王丽兰;农民工工伤保险政府责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包金亮;内蒙古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雪艳;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倩;农民工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王颖鹏;农民工工伤保险供给现状及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武晓琪;农民工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陈莹;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47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8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