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人事保证制度建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02:01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人事保证制度建构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事保证作为保证制度的一种,是以劳动者有损害赔偿债务为前提,由劳动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保证其债务的实现,是对将来债务之保证,属典型的信用保证。但是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并未对人事保证制度予以明确规定,这使得人事保证制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都存在极大的分歧。 笔者通过采用文义解释方法、体系解释方法、目的解释方法,明确与人事保证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内容、意义、适用范围等基本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司法实务中对人事保证制度运用上的争议。又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关于人事保证的制度规定进行分析,以期在我国人事保证制度构建中能取其精华。 对于人事保证制度,笔者认为,其存在历史悠久,在现代社会实践中仍有存在的意义,,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必须对这一制度进行明确规定,才能有效地平衡和保护各方利益。本文共有四章内容: 第一章是人事保证制度概述。从人事保证制度的基本概念出发,剖析其法律性质、法律特征以及人事保证制度下的法律关系,旨在较为完整地介绍人事保证制度的基本内容,构建起总体的框架。 第二章是人事保证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争议,通过对最高法院关于人事保证合同的两个复函以及地方法院关于人事保证合同的判决对比,将人事保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争议清晰地凸显出来,进而促使对这一问题的解决。 第三章是建构我国人事保证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人事保证与各个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上分析了人事保证的合法之处,并从法理和人事保证制度的意义上分析其合理性。最终,笔者认为,人事保证制度在我国现阶段是有其存在以及进一步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第四章是我国人事保证制度建构的途径。首先对境外人事保证制度进行立法评述,通观现有两大法系下对人事保证制度的规定,英美法系重在通过忠诚保险解决关于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而大陆法系重在通过明确的法律对人事保证进行规定。二者在人事保证的规定上各有特色,主要包括人事保证的适用范围、人事保证合同的期限、保证的最高限额等方面。通过对境外成熟法律规定的分析,最终要取其精华,以构建我国关于人事保证的法律制度。在对我国人事保证制度的构建上,首先明确人事保证的立法体例,笔者认为应将其置于民法关于保证的规定项下。进而从人事保证的含义和适用范围、保证人资格、保证期限、保证最高限额、人事保证的方式、权利义务关系及人事保证合同的终止几个方面对我国人事保证制度予以建构。
【关键词】:人事保证 必要性与可行性 制度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2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13
- 引言13-14
- 第一章 人事保证制度概述14-22
- 一、 人事保证的基本概念14-16
- (一) 人事保证的定义14
- (二) 人事保证的种类14-15
- (三) 人事保证的保证范围15-16
- 二、 人事保证的法律性质16-18
- (一) 各种学说观点16-18
- (二) 笔者的观点18
- 三、 人事保证的法律特征18-20
- (一) 广泛性19
- (二) 继续性19
- (三) 情谊性19
- (四) 人身专属性19
- (五) 从属性19-20
- (六) 不可撤回性20
- 四、 人事保证的法律关系20-22
- (一) 人事保证法律关系的主体20
- (二) 人事保证法律关系的客体20-21
- (三) 人事保证法律关系的内容21-22
- 第二章 人事保证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争议22-30
- 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事保证纠纷的复函22-24
- (一) 1990年浙江省宁波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诉单威祥劳务输出合同的担保纠纷22-23
- (二) 2001年金龙万、金龙哲与黑龙江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出国劳务合同纠纷23-24
- 二、 地方法院关于人事保证纠纷的处理24-28
- (一) 2001年中国工商银行哈尔滨市和平支行诉高延民担保合同纠纷案24-26
- (二) 2003年广州市统一企业有限公司与崔展鸣、谭焕兴、崔伯森债务纠纷一案26-28
- 三、 其他各地法院对人事保证纠纷的态度28-29
- 四、 小结29-30
- 第三章 人事保证制度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0-38
- 一、 人事保证制度必要性30-32
- (一) 公平正义判断30
- (二) 现实需要30-31
- (三) 完善劳动保障体系31-32
- 二、 人事保证的可行性32-36
- (一) 人事保证与《合同法》32-33
- (二) 人事保证制度与《担保法》33-34
- (三) 人事保证制度与《侵权法》34-35
- (四) 人事保证与《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章35-36
- 三、 小结36-38
- 第四章 我国人事保证制度建构的途径38-51
- 一、 境外人事保证制度立法评述38-45
- (一) 英美法系关于人事保证制度的规定38-40
- 1. 保证保险的定义及分类38-39
- 2. 诚实保证保险的成立要件39-40
- (二) 大陆法系关于人事保证制度的规定40-45
- 1. 德国和法国40
- 2. 瑞士40-42
- 3. 日本42-43
- 4. 我国台湾地区43-45
- 二、 人事保证制度在立法体系中的地位45-46
- 三、 我国人事保证制度的法律建构46-51
- (一) 人事保证的含义及适用范围46-47
- (二) 保证人的资格47
- (三) 人事保证合同的期限47-48
- (四) 人事保证的最高限额48
- (五) 人事保证的方式48
- (六) 人事保证制度中的权利和义务48-50
- (七) 人事保证合同终止的情形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春;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之比较及启示[J];当代法学;2002年05期
2 陈荣文;人事保证制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东南学术;2004年06期
3 朱凡;论我国人事保证制度之构建[J];法律适用;2004年03期
4 杨巍;;浅析人事保证的性质——对我国应否建立人事保证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学评论;2008年04期
5 ;中国工商银行哈尔滨市和平支行诉高延民担保合同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1年05期
6 郭琰;担保法律关系的特征及其效力的认定[J];南方金融;2003年04期
7 段晓红;;论人事保证的制度功能及我国的立法选择——兼评《劳动合同法》第9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胡仕林;;论人事保证制度的禁止——兼评《劳动合同法(草案》相关规定[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邱婕;劳动合同可以担保吗[J];中国劳动;2004年01期
10 王建军;劳动合同制度中强行法与任意法的选择——论劳动立法的科学性[J];中国劳动;200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进锐;人事保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克军;论劳动合同中的缔约过失责任[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人事保证制度建构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9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