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员对雇主的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22:12
本文关键词:雇员对雇主的损害赔偿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劳动关系中,雇员对雇主负有劳动义务和从属义务,在不履行或不当履行义务给雇主造成财产损害时应当向雇主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实务中雇员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赔偿范围的确定并不统一。虽然目前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对此有所规定,但仅是零星涉及,缺乏一般条款的设计,雇主主张赔偿责任缺乏直接对应的法律依据。基于劳动关系内容和主体的特殊性,如果直接适用民法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则,容易使劳动关系回归到矫正前的失衡状态,不利于雇员权益的倾斜保护。实务中通常由双方约定赔偿责任条款以填补立法空白,但由于约定内容没有法律的特别约束,雇主往往凭借强势地位与雇员签订形式上合法但实质上不平等的约定,如何适用有待司法考量。本文在对雇员赔偿责任的基础、赔偿责任的性质和赔偿责任立法及实务现状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在司法中对雇员责任予以衡平,才既能够填补雇主的损失,又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共分五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由三个现实案例引出本文讨论的内容,说明论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概述。本章对文中“雇员”和“损害”两个基本概念做了界定。对于前者,各国和地区对雇员的定义和认定标准有所差异,但都具有从属性的特点,,基于此对雇员概念予以“去强势化”;对于损害,必须是因雇员不履行或不当履行义务造成的,给雇主造成的损害只能是财产损害。此外,本章还分析了雇员承担损害赔偿的基础,即雇员对雇主所负之劳动义务和从属义务。 第三章我国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的现状。包括立法和实务两方面:通过对我国已有就雇员赔偿责任规定的立法梳理,指出立法不如意之处;而实务中通过约定填补空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都要求立法和司法上予以完善。 第四章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学理分析。通过“请求权基础”和“责任来源”两个角度以阐明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属性,即雇员可能对雇主承担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和侵权责任,而这些责任是以法定责任为原则,同时也允许双方约定责任,但约定不得违背公平原则,侵害劳动者利益。此外,本章还针对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较一般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特殊之处予以论述,正是因为其特殊性所以需要特别设计制度规则。 第五章完善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基于前述分析,提出不仅需要在立法上对赔偿事由和归责原则等方面做出规定,还需要在司法中结合可预见原则和雇员过错程度等因素对赔偿范围予以衡平,同时需要明确雇主主张雇员损害赔偿责任的救济程序。此外,本章对“罚款”、竞业限制下的赔偿责任和解雇与损害赔偿的适用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雇员 雇主 损害赔偿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2;D9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9-10
- (一) 理论意义9
- (二) 现实意义9-10
- 二、 文献综述10-11
- (一) 国内文献综述10-11
- (二) 国外文献综述11
- 三、 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2-14
- 第二章 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概述14-18
- 一、 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14-15
- (一) 雇员的界定14-15
- (二) 损害的界定15
- 二、 损害赔偿责任的基础:雇员的义务15-18
- (一) 劳动义务15-16
- (二) 从属义务16-18
- 第三章 我国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现状18-23
- 一、 立法现状18-21
- (一) 立法回顾18-19
- (二) 立法评析19-21
- 二、 实务现状21-23
- (一) 通过约定填补立法空白21-22
- (二) 实务中存在的问题22-23
- 第四章 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学理分析23-27
- 一、 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属性23-25
- (一) 以请求权基础为标准23-24
- (二) 以责任的来源为标准24-25
- 二、 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的特殊性25-27
- (一) 雇员与雇主地位实质上不平等25
- (二) 劳动合同的对价具有特殊性25-26
- (三) 雇员过错与否及其程度需要多层次划分26
- (四) 雇员的赔偿能力有限26-27
- 第五章 我国完善雇员对雇主损害赔偿责任制度27-38
- 一、 立法完善27-30
- (一) 赔偿事由27-28
- (二) 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28-29
- (三) 支付方式和数额29-30
- 二、 司法衡平30-35
- (一) 司法衡平的必要性30-31
- (二) 司法衡平的内容:责任范围31-35
- 三、 明确雇员损害赔偿纠纷的救济程序35-36
- 四、 余论——三个特殊问题36-38
- (一) “罚款”问题36
- (二) 竞业限制条款下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的关系36-37
- (三) 解雇与损害赔偿的适用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后记42-4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昌硕;关于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探讨[J];中国劳动科学;1995年09期
2 丁华;;劳动纪律及惩戒问题的思考[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3 林海榕;;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黎建飞;;从雇佣契约到劳动契约的法理和制度变迁[J];中国法学;2012年03期
5 刘莹;;雇员履行职务时对雇主侵权属于一般侵权[J];知识经济;2012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婷;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雇员对雇主的损害赔偿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9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