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工伤救济中的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

发布时间:2017-06-11 02:04

  本文关键词:论工伤救济中的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工伤救济经历了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归责方式逐渐客观化的侵权损害赔偿阶段,又经历了从侵权损害赔偿到损失承担社会化的社会保险阶段。工伤保险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世界各国从保护劳动者利益出发均采用工伤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使受害人得到更充分的救济。我国于2003年4月27日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既有利于受害人获得充分的救济,又分散了企业的赔偿责任,又有利于企业摆脱高额赔付造成的困境,避免因行业风险过大导致竞争不利,也有利于劳资关系的和谐,避免劳资冲突和纠纷。但在实际操作中,工伤救济问题由于多种损害填补制度的并存,使得同一损害可能有多种赔偿或补偿来源,而我国法学界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缺乏,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此规定不明确,使得司法实践做法不一,或采用兼得模式,或采用补充模式等,既不利于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也影响了司法裁判的权威性。所以研究工伤救济中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从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历史沿革、各国实际做法比较等出发,在对我国现有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梳理的前提下,对我国工伤救济问题做一探讨,以望促进执法尺度统一,平衡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的三方利益。 本文以工伤救济中的民事损害与工伤保险为题,主要是研究工伤责任竞合的问题,本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工伤救济制度概览,主要研究工伤概念及工伤救济制度的发展。首先界定工伤事故的概念,通过对工伤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发展的整理以对工伤概念的内涵和范围界定;其次工伤救济制度的进程,当通过私法环节不足以保障受害劳动者的生存权时,雇主责任保险产生了,进而国家通过公权利干涉,最终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工伤保险,即工伤社会保险机制;最后研究现代工伤救济制度特性,对工伤救济制度中的工伤保险及其相关概念进性初步探讨。 第二部分为工伤保险制度对工伤救济制度的价值。该部分重在通过对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定位、工伤保险制度的构建的分析;通过工伤保险与一般雇主保险、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的比较,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历程论证工伤保险在工伤救济制度的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针对工伤责任认定的境况与选择。因工伤保险源于民事侵权赔偿,又逐步独立但又未完全独立于民事侵权赔偿制度,其赔偿义务人与行为人存在合一或分离之情形,比较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的不同,分析其各自存在的局限性。正是因工伤劳动者同时享有私法上之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公法上之工伤保险补偿请求权,使得发生工伤责任的竞合的现状。通过比较各国就工伤责任竞合问题处理模式,来分析现有的四种主要模式,即取代模式、选择模式、相加模式和补充模式之间的优点和缺陷。 第四部分工伤责任竞合处理模式实证分析与探讨。从我国现有立法、司法及学界的角度对工伤责任竞合问题进行梳理,以分析我国目前工伤竞合的现状,及处理中的困惑。通过前述概念及各国模式之比较,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相关工伤责任竞合的处理模式、制度建设做一探讨,以公平的保护工伤受损各方的权益。
【关键词】:工伤 工伤保险 民事侵权赔偿 竞合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工伤救济制度概览12-20
  • 第一节 现代法中工伤内容与范围的界定12-14
  • 一、工伤界定的发展12-13
  • 二、工伤的界定13-14
  • 第二节 工伤救济制度的现代化进程14-18
  • 一、早期工伤救济制度的出现及发展:过错赔偿时期14-16
  • 二、工伤救济制度的转型:无过错赔偿时期16-17
  • 三、现代工伤救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无过错补偿时期17-18
  • 第三节 工伤救济制度的特征18-20
  • 第二章 工伤保险制度对工伤救济制度的价值20-27
  • 第一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构造20-23
  • 一、工伤保险的界定20
  •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工伤保险立法的开展20-22
  • 三、我国工伤保险立法的开展22-23
  • 第二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定位23-27
  • 一、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23-25
  • 二、工伤保险与其他保险之比较25-27
  • 第三章 工伤责任竞合的境况与选择27-33
  • 第一节 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的差异27-29
  • 一、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不同27-28
  • 二、工伤保险和民事侵权赔偿的局限性28-29
  • 第二节 工伤责任竞合的立法选择29-33
  • 一、选择模式29-30
  • 二、取代模式30-31
  • 三、兼得模式31
  • 四、补充模式31-33
  • 第四章 工伤责任竞合处理模式实证分析与探讨33-46
  • 第一节 我国工伤责任竞合处理模式现状分析33-38
  • 一、相关立法与解释33-35
  • 二、司法实践35-37
  • 三、学界观点37-38
  • 第二节 我国工伤责任竞合立法与司法探讨38-46
  • 一、处理模式建立的原则与理念38-39
  • 二、工伤责任竞合处理模式建立39-43
  • 三、工伤救济制度建立的探讨43-46
  • 结语46-47
  • 注释47-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静;我国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工伤救济中的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40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c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