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增权理论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7 13:01

  本文关键词:增权理论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上世纪80年中期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如今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年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198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农民工开始占据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的绝大多数,学者们称这些渐渐成长起来的农民工为“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出生在农村,却在城市成熟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们(本研究所指的新生代农民工也包括由于父母在城市打工而在城市出生的但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渴望摆脱农村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学校教育后便来到城市工作,与最终要回归农村故土的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一代农民工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城市中。 支撑新生代农民工留在城市的方式便是在城市进行的各种非农劳动,与劳动密切相关的劳动权益问题也自然而然的引起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而根据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原先的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寻求得体工作和发展机会改变,所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的维护劳动权益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权理论视角是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种优势视角的理论模式,它侧重激发案主潜力以增强案主自救能力的工作方式也是和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新生代农民是富有朝气和愿意学习的,在增权理论视角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介入策略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增权,提高该群体解决其关注的劳动权益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会为我国造就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工人,对城乡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极富影响力的。 本研究在山东烟台新生代农民工聚集的开发区和福山区向新生代农民工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另外又选取了15名跨年龄、职业、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深入访谈。在分析这些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后,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关注的劳动权益内容、劳动权益受损现状和常用的维权方式。同时,笔者也有幸采访到10名烟台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向他们询问关于自己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状况。最后,笔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广州、深圳两地的社会工作者朋友,希望听听他们所在的机构处理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的经验和对策。最后,笔者在总结各方资料的基础上,从个体增权、社会增权、制度增权和组织增权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增权视角下介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问题。 本论文希望在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方面从社会工作专业方面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增权视角出发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的解决思路。同时,希望总结出增权理论在解决此类问题时的局限性所在,为将来的社会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增权 新生代农民工 劳动权益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412.6;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导论11-17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11-13
  • 1.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1.2 研究目的12
  • 1.1.3 研究意义12-13
  • 1.2 概念界定13-14
  • 1.2.1 增权13
  • 1.2.2 新生代农民工13-14
  • 1.2.3 劳动权益14
  • 1.3 研究设计14-17
  • 1.3.1 理论依据14-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3.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6-17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7-21
  • 2.1 国外研究综述17-18
  • 2.1.1 “精英循环”理论17
  • 2.1.2 公民权视角17
  • 2.1.3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17
  • 2.1.4 劳动过程理论17-18
  • 2.1.5 国家的社会嵌入和互动论18
  • 2.2 国内研究综述18-19
  • 2.2.1 农民工问题研究综述18
  • 2.2.2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综述18-19
  • 2.2.3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研究综述19
  • 2.2.4 增权理论研究综述19
  • 2.3 文献评述19-21
  • 第三章 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现状分析21-32
  • 3.1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基本状况21-28
  • 3.1.1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受重视情况21-23
  • 3.1.1.1 企业社会责任在落实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方面的明朗化21
  • 3.1.1.2 政府行为在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方面更具针对性21-22
  • 3.1.1.3 法律法规对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更为清晰规范22-23
  • 3.1.2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情况23-26
  • 3.1.2.1 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不容乐观23-24
  • 3.1.2.2 岗前培训不到位24
  • 3.1.2.3 工作时间超标明显24
  • 3.1.2.4 休假权益难以实现24
  • 3.1.2.5 工伤保险普及范围小24-25
  • 3.1.2.6 拖欠克扣工资现象时有发生25-26
  • 3.1.3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原因26-28
  • 3.1.3.1 自身能力欠缺26-27
  • 3.1.3.2 企业职能缺位27
  • 3.1.3.3 行政力量后劲不足27-28
  • 3.1.3.4 法律法规更新缓慢28
  • 3.1.3.5 社会关怀环节薄弱28
  • 3.2 新生代农民工关注的劳动权益内容及维权方式28-32
  • 3.2.1 新生代农民工关注的劳动权益内容28-30
  • 3.2.2 新生代农民工常用的维权方式30-32
  • 第四章 增权理论视角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之可行性与局限性32-36
  • 4.1 增权理论视角下研究的可行性32-35
  • 4.1.1 增权理论相比传统具有实证主义倾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的优势32-33
  • 4.1.1.1 理论架构方面的优势32-33
  • 4.1.1.2 实践架构方面的优势33
  • 4.1.2 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维权实践为增权奠定了基础33-34
  • 4.1.3 新生代农民工增权意识的明确化是实现其增权的关键34-35
  • 4.2 社会工作在增权理论视角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的局限性35-36
  • 第五章 增权理论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的介入策略36-42
  • 5.1 个体增权——基础36-37
  • 5.1.1 提升主体维权意识36
  • 5.1.2 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36-37
  • 5.2 社会增权——前提37-39
  • 5.2.1 完善社会参与渠道,增强话语权37-38
  • 5.2.2 规范劳动力市场38-39
  • 5.3 制度增权——保障39-40
  • 5.3.1 健全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39
  • 5.3.2 改革户籍制度39-40
  • 5.4 组织增权——关键40-42
  • 结束语42-43
  • 参考文献43-48
  • 附录一48-50
  • 附录二50-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宪浩;;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2 卫鑫;;我国个体劳动合同争议仲裁处理体制及完善[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3 张媛;栗鑫;;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法律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J];东岳论丛;2009年08期

5 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抗压能力亟待增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6 蔡玉桂;;浅议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现状及改革——从仲裁前置程序之视角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29期

7 王洁;;劳动仲裁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8 梁波;王海英;;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季文;应瑞瑶;;农民工流动、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J];江汉论坛;2006年04期

10 张定乾;;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护问题初探[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增权理论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58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