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的状况与制度完善——合肥市劳动争议调解状况调研报告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的状况与制度完善——合肥市劳动争议调解状况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是在安徽省合肥市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和仲裁员所作调查基础上,对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状况的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促进了劳动争议的解决,对劳动关系的和谐作出了贡献。但是,调研中也反映出,仲裁员权威性和社会保险费拖欠争议调解的合法性等问题。因此,为促进调解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议扩大一裁终局的范围,确立较高的不及时执行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结果的滞纳金,同时,为解决对社会保险费拖欠调解不理想的现状,应加强对此问题处理办法的研究。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关键词】: 仲裁调解 调解感受 制度完善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2008年5月1日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劳动争议调解的强调。在该法实施5年后,我们有必要对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成就和问题进行研究。根据2012年出版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年全国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89244件,结案案件592823件,仲裁调解结案案件278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步雷;;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构造分析与改进构想[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军辉;民营企业劳资纠纷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程江;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完善探析[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兴东;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4 吕毅然;C房地产公司劳动合同规范化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琳;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集体谈判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齐树洁;;ADR的发展与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福建法学;2005年01期
2 陈步雷;;论工会工作者的角色冲突和义务层级[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国社;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霞;;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2 付贤禹;李德刚;;完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之探究——兼谈行政调解与行政复议调解、仲裁调解及信访调解的关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班玉环;劳动争议调解及其法律效力[J];中国劳动;2003年03期
4 刘升期;;仲裁调解“自愿放弃”后,可否再次申请仲裁?[J];职业;2009年31期
5 张建平;;浅谈规章制度合理性审查[J];法制与社会;2011年08期
6 袁仕友;;工伤后经仲裁达成协议还可反悔吗[J];农村百事通;2006年08期
7 张爱军;;仲裁调解后授权瑕疵应如何处理[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8 ;东南西北[J];中国劳动;1985年02期
9 ;甘肃省积极稳妥开展纠纷仲裁试点[J];农村经营管理;2007年09期
10 朱的良;;汝城县创新仲裁方法解民忧[J];中国劳动;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海门构建立体仲裁调解网络新机制[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杜振杰;这仲裁调解书签还是不签?[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文晖 实习生 鲍丹青;打工致残,一只胳膊八千元?[N];检察日报;2009年
4 丁绍荣;加强人事争议仲裁调解 促进人事关系稳定和谐[N];安庆日报;2007年
5 谭松平;单位不履行调解书 劳动者损失谁赔偿[N];法治快报;2007年
6 王珏;科区公正仲裁调解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N];通辽日报;2010年
7 谭松平;本案如何处理[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钟玉林;淮阴区劳动仲裁委创建全方位仲裁调解体系[N];江苏经济报;2011年
9 朱忠虎;用人单位违规收费 仲裁委主持公道[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劳动仲裁:公平化解百姓矛盾前[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巴菱;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模式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熊亚娜;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聂正康;我国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和处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颜浩;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中的调解[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4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2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