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法理探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法理探析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市场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各种禁止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政策“壁垒”慢慢松动,农民不断走出土地,进入城市务工,实现了自身职业的转换。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以及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农民”一语更多象征了一种身份和地位,而不再仅仅体现为一种职业的差别。即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从事了新的职业,仍很难改变原有的“农民”身份,从而出现了这样一个不太被现行制度认可的、不同于农民与工人的特殊群体——“农民工”。 作为处于农民与产业工人之间的过渡性群体,“农民工”产生于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时期——中国由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转型,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变迁——的特殊“产物”。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与“身份建构”,以及农民工受损权益“救济不能”等原因的存在,“农民工”常常无法切实充分地享有其应有的合法权益,并由此陷入到权益受损严重的现实困境之中。 本文通过现实生活中几个有关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真实案例引出全文的主题,通过数据分析与事实描述来展现农民工权益受损的现实情况,并从制度设计、身份建构以及受损权益的救济三个方面来分析农民工权益困境的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平等保护、优先保护以及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相结合等三项原则作为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理依据。最后,本文从现实的角度提出了三条关于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农民工 权益 法律保护 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2-18
- 1.1 “农民工”辨析12-14
- 1.2 由真实案例显现的问题14-18
- 第二章 现实的困境18-25
- 2.1 “农民工权益”解析18
- 2.2 权益严重受损的现实状况18-23
- 2.2.1 基本人身权利19-20
- 2.2.2 劳动权益20-21
- 2.2.3 政治权益21
- 2.2.4 社会权益21-23
- 2.3 受损权益“救济不能”的困境23-25
- 第三章 问题的根源25-34
- 3.1 制度根源——二元结构下的制度安排25-29
- 3.1.1 二元结构25-26
- 3.1.2 制度安排26-29
- 3.2 社会根源--特殊历史时期的身份建构29-31
- 3.2.1 “农民工”身份的建构29-30
- 3.2.2 “农民工“身份的认同30-31
- 3.3 受损权益“救济不能”的原因分析31-34
- 3.3.1 公力救济渠道的失效32
- 3.3.2 地方政府角色的越位、缺位和错位32-33
- 3.3.3 农民工自身的弱势地位33-34
- 第四章 解决问题的法理依据34-42
- 4.1 平等保护原则34-37
- 4.2 优先保护原则37-39
- 4.3 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相结合原则39-42
- 第五章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42-48
- 5.1 拓宽利益表达渠道42-45
- 5.2 畅通事后救济渠道45-46
- 5.3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46-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秀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03期
2 包运成;;海外公民权益的自力救济[J];社会科学家;2011年03期
3 宋敏;;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法学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吕冀平;;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与实践;2006年01期
5 石金凤;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其合法权益受损时如何索赔[J];中国农村科技;2003年07期
6 黄军锋;;刍论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J];理论导刊;2008年08期
7 杜晓龙;;浅谈如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刘浩林;论弱势群体权益受损问题的解决维度[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张兆利;;种子权益受损索赔[J];农业知识;2005年23期
10 邓岳南;;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保护问题探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永健;;加强农民工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发展途径——厦门五齐学校办学特色及其推广设想[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菊;;贵阳市农民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勇志;孟庆军;;从产品可用性看数字鸿沟——两个案例研究[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郭雁;;关爱农民工子女 构建和谐校园[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张修洪;黄建龙;;原发性肝癌144例HBV血清免疫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许观斌;;公民财产权的保护——行政补偿制度之研究[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方龙华;汪群;;行政相对人诉权保护探析——兼论“利害关系人之诉”制度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曙;;政委作词我谱曲[A];张孤梅[C];1996年
9 朱涛;;基于竞价拍卖的非上市中小国有流通企业退出方式研究[A];“银座杯”征文及“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爱民;彭代彬;黄春露;何梆君;;大足县415例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苏宁 记者 贺云鹏;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2 吕晓宇;我省农民工年均工资首破1万元[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周晓东;农民工入“工会”应提速[N];江淮时报;2005年
4 晓明 玉成;关注农民工“入党问题”[N];吉林日报;2005年
5 通辽市电力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适应发展,,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N];通辽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倪作霖 王继常 王义;十九局集团三公司一批农民工走上基层领导岗位[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7 沈振兴邋黄红芳 陆剑;全省900多万农民工人均月收1205元[N];新华日报;2008年
8 王大军;家门口受训 六成农民工市内就业[N];雅安日报;2008年
9 记者 崔国玺;大连:用3年将建筑农民工从“力工”培训成技工[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记者 杨军 通讯员 仵新卫 姜康;兰州局将开行78列临客运输进疆农民工[N];人民铁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贺赢;小股东权益受损分析[D];辽宁大学;2004年
2 肖屹;失地农民权益受损与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郭金丰;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吕杰昕;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学生权益保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郝清;城市农民工人力资本转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6 邵绘春;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叶旭军;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周应堂;20世纪苏中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王合义;特定人群健康状况系统模型及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10 芦峰;公司治理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玲;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法理探析[D];湘潭大学;2007年
2 梅定祥;二元制结构下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肖谋用;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钟永海;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超;失地农民权益法律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谭勇;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罗帅;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刘志慧;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李志涌;程序视角下农民工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10 蓝海;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25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2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