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郑州市劳动纠纷中利益冲突及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07:03

  本文关键词:郑州市劳动纠纷中利益冲突及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纠纷 利益冲突 矛盾化解机制


【摘要】: “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目标,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然而近年来,虽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劳动纠纷案件的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且劳动纠纷的种类不断增多,以至于社会矛盾加剧,因劳动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从劳资双方利益冲突的角度研究劳动纠纷化解机制具有突出的社会现实意义。 本文主体内容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劳动纠纷中利益冲突矛盾化解的理论分析,从劳动纠纷的基本概念入手,并在分析劳动纠纷的主要成因基础上对纠纷化解机制进行理论探讨;第二部分是当前我国劳动纠纷利益冲突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从全国的整体角度探讨劳动纠纷中利益冲突的现状,分析我国劳动纠纷化解的现行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当前我国劳动纠纷利益冲突化解机制的实证分析,以郑州市的劳动纠纷解决机制为对象从个案研究的角度分析其纠纷化解机制存在的特殊问题及成因;第四部分是构建劳动纠纷利益冲突化解机制的对策,结合我国整体的劳动纠纷解决机制及郑州市的特殊问题,提出改进劳动纠纷利益冲突化解机制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劳资双方利益冲突的化解以及劳动纠纷的解决机制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当建立多元化的劳动纠纷解决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纠纷化解职能,担负起平衡利益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重任;强化法院和政府的调解职能,做到“案结事了”;理顺劳动纠纷仲裁与诉讼的关系;加强劳动监察处理机制,完善劳动监察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体系;建立有效调整双重劳动关系的机制。
【关键词】:劳动纠纷 利益冲突 矛盾化解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的背景9-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
  • 1.2 研究文献综述10-11
  • 1.3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1-13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13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3-14
  • 2 劳动纠纷中利益冲突矛盾化解的理论分析14-22
  • 2.1 劳动纠纷的界定与分类14-16
  • 2.1.1 劳动纠纷的界定14-15
  • 2.1.2 劳动纠纷的分类15-16
  • 2.2 劳动纠纷中利益冲突的表现16-18
  • 2.3 利益冲突矛盾化解方式18-22
  • 2.3.1 第一类普通法院式19-20
  • 2.3.2 第二类特别法院(庭)式20-22
  • 3 当前我国劳动纠纷利益冲突的现状与问题分析22-29
  • 3.1 我国劳动纠纷及其利益冲突的现状与特征22-23
  • 3.1.1 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工资的克扣、随意拖欠的现象增多22
  • 3.1.2 用人单位对于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的违法违约现象的增多22-23
  • 3.2 当前我国劳动纠纷利益冲突的化解机制23-26
  • 3.3 当前我国劳动纠纷利益冲突化解机制中的问题26-29
  • 3.3.1 低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维权意识相对淡薄26
  • 3.3.2 本身不足的维权资源,多个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合26
  • 3.3.3 不健全的劳动纠纷预防机制26-27
  • 3.3.4 不健全的劳动纠纷调解机构27
  • 3.3.5 不堪重负的劳动仲裁27-28
  • 3.3.6 劳动纠纷案件执行难28-29
  • 4 当前郑州市劳动纠纷利益冲突化解机制的实证分析29-37
  • 4.1 郑州市劳动纠纷中利益冲突的总体现状29-32
  • 4.2 郑州市劳动纠纷利益冲突的化解机制32-35
  • 4.3 郑州市劳动纠纷中利益冲突化解中的问题与成因分析35-37
  • 4.3.1 三人以上的集团诉讼案件在劳动纠纷案件中所占比例较大35
  • 4.3.2 劳动纠纷案件调解撤诉率低35
  • 4.3.3 劳动纠纷案件一审上诉率高,服判息诉工作难做35-36
  • 4.3.4 难以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36
  • 4.3.5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36-37
  • 5 构建劳动纠纷利益冲突化解机制的对策37-50
  • 5.1 劳动纠纷多元化解决制度的建立37-39
  • 5.2 强调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39-41
  • 5.3 强化调解,完善劳动争议早期预防机制41-44
  • 5.4 理顺劳动纠纷仲裁与诉讼的关系44-47
  • 5.5 加强劳动监察处理机制,完善劳动监察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体系47
  • 5.6 完善双重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47-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历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晓勇;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模式的思考[J];中国劳动;2003年04期

2 洪在有;劳动监察制度需要改革和完善[J];中国劳动;2004年11期

3 马永堂;以完善法律为支柱重在协商调解——澳大利亚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劳动;2005年01期

4 刘诚;;不同模式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异同分析[J];中国劳动;2006年05期

5 阮秀;由个案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律师世界;2001年08期

6 王长江;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再探讨[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525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25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9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