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我国劳动立法的思想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7-17 11:18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动立法的思想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法 劳动者权益 劳资关系 和谐劳动


【摘要】:劳动法以对劳动者权益的倾斜保护为主要目的,是国家干预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我国劳动立法在历经革命年代的洗礼和建国后的初创、恢复与发展后,建立了劳动基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并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未来的能够有效衡平各方利益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对劳动者诚实劳动的保护,并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劳动法 劳动者权益 劳资关系 和谐劳动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自劳动法诞生以来,如何平衡劳动关系双方的权益就成为劳动立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作为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劳动立法也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着适合自身的劳动立法之路。一、劳动、劳动者与劳动法“劳动创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拥军;权利问题研究与中国当代劳动法观念的更新[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2 关怀;;六十年来我国劳动法的发展与展望[J];法学杂志;2009年12期

3 曹燕;;从“自由”到自由:劳动法的理念缘起与制度变迁[J];河北法学;2007年10期

4 冯祥武;;论邓小平的劳动法制思想[J];河北法学;2011年02期

5 秦国荣;;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现代劳动法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于丽平;;劳动、资本与法律——马克思的劳动法思想解读[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周娇;;苏维埃劳动法实施的影响与启示[J];求实;2011年S2期

8 董保华;;劳动法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共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万辉;;《劳动合同法》利益导向的定位与重塑[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2期

2 欧阳爱辉;;隐蔽议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与劳动法抗制设计[J];长江论坛;2009年06期

3 秦国荣;;服务期协议:概念、本质及其法律效力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王竹青;吴道霞;;论家政工的劳动权利[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6期

5 陈业宏;肖蓓;;劳动权的宪法论析[J];法学杂志;2009年05期

6 金晶;;浅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内在原理——以劳资伦理关系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7 袁纲;;论劳动法中的契约自由与国家干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杨呈昆;;关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的讨论[J];经营管理者;2011年04期

9 于舒;;试析我国劳动法的价值取向——从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谈起[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5期

10 宋宗宇;陈丹;李勇;;双重劳动关系司法认定的理念与方法[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静;;我国劳动法治的30年历程、经验及未来走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伟;公司社会责任法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董亚男;政府主导下的劳动就业制度公正论[D];吉林大学;2009年

5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肖蓓;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劳动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浩;劳动力市场就业保护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丁婷;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杨帆;我国监狱服刑人员权利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增莹;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几点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邱静;坦桑尼亚劳工法及其对中资企业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袁利玲;中国移动梅州公司优化劳务用工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赵清瀛;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健;《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创新[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星麾;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艾海燕;过劳死制度反思和法律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姚钰;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沈月榕;论劳动关系中利益平衡的法律机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陆昌兴;解雇保护中的解雇条件:域外立法及其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2 冯祥武;;民主立法是立法与社会资源分配的理性路径[J];东方法学;2010年04期

3 赵入坤;;城镇劳动就业与中国改革的发轫[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2期

4 董保华;;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5 王全兴;;劳动合同立法争论中需要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2006年09期

6 常凯;劳权本位:劳动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点和核心——兼论劳动法律体系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冯彦君;试论我国工资立法的原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5期

8 张化;1975年整顿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年08期

9 史探径;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立法[J];法学研究;1994年01期

10 常凯;劳权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之义[J];中国劳动;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荣东;;广东劳动立法新特点[J];创业者;1994年06期

2 郑清钟,,牛西平;深圳特区的劳动立法[J];中国劳动;1996年09期

3 姜颖;我国劳动立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吴蕾;抗日民主政权的劳动立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杜万启;;李立三对新中国劳动立法的贡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1年06期

6 悦光昭;劳动立法的卓越指导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J];中国劳动;1983年14期

7 安振兴,陈小波;推行劳动合同制必须加强劳动立法[J];中国劳动;1986年10期

8 全承相;世界劳动立法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态趋势[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9 林燕玲;中日劳动立法比较研讨会会议综述[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杨娜;刘强;王静丽;;制定就业促进法 保障公民的劳动权利[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曜;;中国劳动立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许秀珠;;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法理学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赵广英;;律师在实践集体协商制度中的作用[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孙为新;;浅析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全兴;;劳动法构建和谐劳动环境的两种视角[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许建宇;;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8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9 郭爱萍;;劳资关系与政府协调作用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雪梅;;“同工同酬”浅析[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唐福勇;尽快完善劳动立法[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2 汪永清;进一步做好劳动立法工作[N];工人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刘静;工会关注劳动立法[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4 郭军;劳动立法要与社会转型相应[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王一江 长江商学院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学院教授;劳动立法一定有利于劳动者吗?[N];经济观察报;2007年

6 一刀;劳动立法应向劳动者倾斜[N];工人日报;2006年

7 李小彤;完善劳动立法 促进社会和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陆占奇;完善劳动立法 破解民生困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上海中信正义律师事物所律师 董保华;京沪港地方劳动立法比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10 程延园;面对WTO的劳动立法与劳动法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咏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与日本劳资关系的重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董亚男;政府主导下的劳动就业制度公正论[D];吉林大学;2009年

6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娜;退休再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肖海英;南非劳动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劳动立法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2 尹河清;从实践角度看劳动立法、司法与社会和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忆平;劳动立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海帆;中英劳动立法中解雇救济的法律规制问题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5 王雪梅;公司职工参与的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李峰松;中共苏区政权劳动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刁怀杰;劳动合同关系中解雇限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韩伟明;国际劳工规则和中国劳动立法[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宗泊;WTO框架下的国际劳工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刘长英;中国多元劳工法制的近代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3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53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