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社会保险争议的纠纷性质及其解纷机制探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1:02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险争议的纠纷性质及其解纷机制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保险争议 劳动争议 劳动行政争议 解纷机制


【摘要】:社会保险争议有多个面相,从纠纷性质角度而言,可以划分为劳动行政争议与劳动争议两个部类。相应地,应分别适用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两套不同的解纷机制。发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补办社会保险争议,仅就争议主体而言,似乎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劳动争议,但究其争议实质,由于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仍应属于劳动行政争议,不应适用劳动仲裁的解纷机制进行处理。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法院审委会;
【关键词】社会保险争议 劳动争议 劳动行政争议 解纷机制
【分类号】:D922.5;D922.182.3
【正文快照】: 社会保险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历来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不仅实践中有不同的操作模式,而且理论上也有不同的观点交锋。但是,遗憾的是,学术界对于这个操作性极强的问题似乎总是缺乏足够的关注,鲜有从纠纷性质以及解纷机制角度进行深度剖析的文献,以至于实务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平;;比较法学中的社会背景分析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盖威;;完善我国劳动立法的若干对策与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胡智勇;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法律强制性规范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关系之分析与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马俊驹,张翔;论民法个人人格构造中的伦理与技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樊丽君;中德离婚法定理由比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石世峰;;论宪法比较解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刘克毅;翁杰;;法官裁判权的控制与司法公正的实现——以民事裁判制度为中心的讨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范进学;;美国宪法解释:“麦迪逊两难”之消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梅术文;曹新明;;日本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置及其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12期

10 王太平;;我国传统知识保护立法的行动策略[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锦堂;;“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与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2 袁绍春;刘晓华;;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诚;试论所有制概念对中国私法制度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苏晓宏;变动世界中的国际司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孟凡哲;普通法系的判例制度——一个源与流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柳琳;中国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白晨航;允诺、契约义务与契约自由[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王安;中美法院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伟东;南非国际私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豆星星;修宪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冯兴俊;私益信托的移植与本土化[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岚;论《中华民国民法典》对1900年《德国民法典》的继受[D];安徽大学;2003年

2 韩光明;意思表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叶新发;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王杏飞;论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湘潭大学;2003年

5 贾晖;简论中国近代个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尚宏博;中国与荷兰环境法的宏观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管来智;现代英美契约法上的“契约私密关系规则”初论——以案史为线索的一个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朱淑丽;德国比较法学纵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蔡浩明;论保险代位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国强;法律人格的相对化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珍;张世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新突破 起草者的解读[J];中国劳动;2008年02期

2 ;中街动态[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02期

3 晓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新亮点[J];山东劳动保障;2008年Z1期

4 马建军;;《劳动合同法》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绘就劳动问题的玫瑰图景?[J];法制资讯;2008年05期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国社会保障;2009年08期

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问答(一)[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年07期

7 侯云霞;;利益多元化趋动下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分析——兼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8 谢新伟;葛春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案例解读[J];高校后勤研究;2009年01期

9 胡娜娜;;七天调得八十万[J];工友;2009年07期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J];司法业务文选;2009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顾金林;;简言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2 滕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4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5 姜俊禄;方弱弱;;加班制度的基本问题研究[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于伟;;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相关问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刘丽珍;;如何界定加班疑难问题探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李俊丽;;当前形势下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难题及其分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蔡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劳动者撑腰[N];保定日报;2010年

2 记者 卢文洁 通讯员 周四根;职工可越级申请劳动争议调解[N];广州日报;2004年

3 钟海辉;南山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为民解忧[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4 记者  崔瑞波 通讯员 史林华 吴军;劳动争议调解向村级延伸[N];嘉兴日报;2006年

5 记者 黄明钢 实习生 平亦凡;市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昨揭牌[N];深圳商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小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队伍亟须提“素”[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记者 黄蓉;我市首家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成立[N];桂林日报;2009年

8 舒拥军;推进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N];黄石日报;2009年

9 记者  林媛 通讯员  王粹益;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办将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N];烟台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郑勇;四部门携手加强劳动争议调解[N];工人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蓉;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争议法律救济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刘卓;社会保险争议民事解决途径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铮;论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完善[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张朋;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王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高新峰;集体合同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惠微;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探索[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立涛;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9 晏筠;我国劳动者权利双重救济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曹源;社会保险权法律救济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7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57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