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务派遣用工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1:31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用工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 被派遣劳动者


【摘要】:劳务派遣是我国在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现实课题,是我国劳务经济中比较新的一种形式,也是目前发展很快、问题很多的一种形式。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涉及“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三方主体,其雇佣和使用分离的特征,使得被派遣劳动者受到的同工不同酬待遇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损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08年《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有了明确的定义,并就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界定、劳动者应享有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基本权益进行了最基本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63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用工同工同酬的规定无疑是对劳务派遣用工在权益上的保障,但是由于立法过于原则、抽象,许多问题仍然存在:如何界定同工同酬的范围?相关主体违反同工同酬权应如何承担责任?如何监管劳务派遣市场?等等。 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制度的产生背景、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的概念及同工不同酬现状的分析,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对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问题在法律规范上提出有益思考。 本文共分五章内容对劳务派遣下的同工同酬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第一章通过介绍劳务派遣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来说明劳务派遣制度的性质,并引出劳务派遣制度中被关注的同工同酬问题。第二章通过对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现状及同工不同酬的危害性所带来的后果来深入分析同工不同酬现象的成因。第三章通过对国外有关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法律规定的分析,对中国规范劳务派遣同工同酬起到的启示借鉴作用。第四章通过对同工同酬制度在政治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方面理论依据的分析,提出同工同酬制度完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第五章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 被派遣劳动者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一章 劳务派遣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法律关系8-15
  • 第一节 劳务派遣制度的产生8-9
  • 第二节 劳务派遣制度在中国的发展9-10
  • 第三节 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关系10-13
  • 第四节 我国同工同酬的发展阶段13-15
  • 第二章 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15-22
  • 第一节 劳务派遣制度的价值和意义15-16
  • 第二节 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实施现状16-18
  • 第三节 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的危害性18-19
  • 第四节 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现状的成因分析19-22
  • 第三章 国外法律制度对同工同酬的规定及启示22-27
  • 第一节 日本劳务派遣法律制度22-23
  • 第二节 美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23-24
  • 第三节 欧洲劳务派遣法律制度24-25
  • 第四节 各国劳务派遣制度规定的比较分析25-27
  • 第四章 同工同酬的理论依据及其法律概念27-31
  • 第一节 同工同酬政治经济学的理解27-28
  • 第二节 同工同酬的法学依据28-29
  • 第三节 同工同酬的社会价值29
  • 第四节 同工同酬的法律概念29-31
  • 第五章 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的制度完善31-39
  • 第一节 准确界定同工同酬有利于规范操作标准31-32
  • 第二节 明确责任归属有利于平衡三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32-34
  • 第三节 明确审查制度有利于规范劳务派遣机构34-36
  • 第四节 拓宽行政监管途径便于加强监督36-37
  • 第五节 建立劳务派遣自律性组织利于劳动者维权37-39
  • 结语39-40
  • 注释40-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平力群;;日本劳务派遣制度改革及其问题[J];日本研究;2010年02期

2 连瑞瑞;;基于心理契约的派遣制员工管理对策[J];人才开发;2008年09期

3 孟繁强;李新建;;浅析日本劳务派遣及相关概念[J];日本学刊;2010年02期

4 唐甜;;试析国有企业劳务派遣员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J];人口与经济;2010年S1期

5 胡玉浪;;论同工同酬权的法律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609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09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