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女性就业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7:36

  本文关键词:女性就业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就业 平等就业 性别歧视 保护女性就业权益


【摘要】: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签署两个国际人权公约,随着2004年“人权入宪”,人权问题在我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与重视,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问题是人权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中女性平等就业问题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保护女性就业权益问题历来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我国正在致力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然亦应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制度。在当前女性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这一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建立和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制度,将为我国解决女性就业问题提供长效而稳定的制度保障。 本文以为我国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作为论述目的,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我国保护女性就业权益制度构建的现实需要、理论基础及所应涵盖的内容等问题。创新之处在于,提出要建立一套能有效运作的女性就业权益社会保障机制,就要将女性的社会责任和负担由全社会来统筹分配,同时加快反就业歧视立法,借鉴国外女性就业的有益实践,政策性扶持女性就业培训机构,提高女性的就业能力,还要积极发展职业介绍咨询事业,使女性群体能获得方便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等,即通过国家立法和各方面配套制度的共同作用,最终使我国女性平等就业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全文约三万六千字,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女性就业权益的基席理论,旨在为保护女性就业权益寻求理论上的支持。与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相比,“就业”在学术上有着更为严格的、特定的涵义,对保护女性就业权益的研究有必要以明确就业的学术涵义为起点,再引申至“就业权”和“平等就业权”概念。对女性就业权益进行特别保护的理论基础的论述,是为保护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提供学术理论支撑。对我国就业歧视现象存在的原因分析则详细探讨了用人单位种种对女性不利做法的根源所在。女性就业现状的调查则是进行女性就业权益保护的现实基础,我国女性就业问题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是现行法律制度不完善影响的结果。 第二部分,国外保护女性就业权益法律制度概述,意在通过介绍世界发达国家的女性就业法律制度,为我国保护女性就业权益法律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德国政府在提供女性就业机会、薪水制度和劳动保护方面比较完善。日本政府在宣传和立法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和改善女性就业环境上力度较大。美国强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以保护女性等弱势群体,并加强女性就业培训,提高女性就业能力。英国对正在积极找工作的女性发放求职者津贴,缓解就业压力。国际劳工组织在保护妇女组织自由、雇佣自由、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为促进女性就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第三部分,我国反就业歧狈相关法律制度的现状,具体分析了现有劳动立法在保护女性就业权益和反对就业歧视方面存在的不足。实体上,现行法律法规对女性生育负担的规定和其施行现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缺乏对就业性别歧视的明确而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程序上,存在劳动争议仲裁前置规定的强制性及行政调解的地方保护性问题,同时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也存在执行不力的现象。 第四部分,我国建立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制度的构想。首先要加快制定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遏制用人单位侵犯女性平等就业权益的现象发生。其次,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消除用人单位承担女性社会负担的顾虑,条件成熟时再推广到对女性的“四期”保护。再次,推进社会性别的主流化,逐渐消除社会性别歧视,实现社会性别平等。最后,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女性就业培训,发展就业介绍等就业公共服务机构,,鼓励女性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就业,缓解当前女性严重的就业压力,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我国女性平等就业问题。
【关键词】:就业 平等就业 性别歧视 保护女性就业权益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言9-11
  • (一) 论点的提出9-10
  • (二) 现有的研究成果10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文章思路10-11
  • 一、女性就业权益的基本理论11-20
  • (一) 就业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1-14
  • 1. 就业11
  • 2. 促进就业11-12
  • 3. 就业权12-13
  • 4. 两性平等就业权13-14
  • (二) 对女性群体就业权益特别保护的理论基础14-16
  • 1. 实现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需要14-15
  • 2.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诉求15
  • 3. 保障人类基本人权的途径15-16
  • (三) 我国存在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分析16-18
  • 1. 用人单位追求利益心理16
  • 2. 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16-17
  • 3. 我国社会平等意识淡薄17
  • 4. 现行法律制度规定不完善17-18
  • (四) 我国女性群体就业现状调查18-20
  • 二、国外保护女性就业权益法律制度概述20-23
  • (一) 国外保护女性权益立法实践20-22
  • (二) 国外劳动立法实践对我国的启示22-23
  • 三、我国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制度的现状23-28
  • (一) 现行实体法对女性就业权益保护的缺陷24-26
  • (二) 现行程序法对妇女就业权益保护的不足26-28
  • (三) 小结28
  • 四、我国建立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制度的构想28-40
  • (一) 制定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制度28-32
  • 1. 就业性别歧视的准确界定29-30
  • 2. 明确就业歧视认定的“工作相关资格”原则30
  • 3. 明确规定具体的法律责任30-31
  • 4. 建立就业歧视救济机制31
  • 5. 建立相应的反就业歧视诉讼制度31-32
  • (二) 进一步推进生育保险改革32-34
  • (三) 建立财政对女性“四期”保护专项支出机制34-36
  • (四) 完善立法的社会基础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36-37
  • (五) 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的其他配套制度探讨37-40
  • 1. 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女性就业能力38
  • 2. 发展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业,促进女性就业38-39
  • 3. 鼓励女性通过多种就业方式达到就业目的39-40
  • 结束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丹;妇女劳动权国际保护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崔艳;宪政视角下的妇女平等就业权[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张利利;妇女工作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0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10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2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