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用工单位介入派遣劳动合同
本文关键词:论用工单位介入派遣劳动合同
更多相关文章: 派遣类劳动合同 用工单位介入 劳动合同 实质雇主
【摘要】:真假劳务派遣或不当劳务派遣是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中的重要维度。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由派遣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谓之派遣类劳动合同。然而,如何订立派遣类劳动合同却在《劳动合同法》中少有提及。现实中普遍存在用工单位过度介入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过程的现象,在理论上也鲜有人讨论用工单位介入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过程的尺度。遵循劳动合同制度的一般原理,在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阶段引入实质雇主的判断标准,既要承认用工单位介入劳动合同订立过程的经济理性,又要限制用工单位的过度介入。在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阶段引入劳务派遣中的实质雇主标准,将是规范我国劳务派遣的一条重要路径。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关键词】: 派遣类劳动合同 用工单位介入 劳动合同 实质雇主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谐劳动关系的工资权基础与法律机制研究”(12CFX088)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劳动合同法》专门规定了“劳务派遣”并自成一节,但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合同并无特别的称谓,在实践中,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合同被称为“派遣类劳动合同”。与派遣类劳动合同同时存在的是劳务派遣协议,有时候甚至存在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用工合同”的现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宝妹;;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研究[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2 侯玲玲;;我国劳动派遣连带责任规定之法理分析——评《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J];法学;2008年05期
3 安玉萍;论劳动合同书面形式的法律效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模式、理念与规则——基于《侵权责任法》对劳务派遣雇主责任规定的考量[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2 杨万辉;;《劳动合同法》利益导向的定位与重塑[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2期
3 吕金朝;;论未续签合同劳动关系的性质及法律责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丁宇翔;;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及其他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经济补偿的法律适用[J];法律适用;2009年01期
5 石茂生,李志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的利益平衡[J];法学杂志;2005年03期
6 邓旋;;浅析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J];法学杂志;2010年S1期
7 李天霞;;劳动派遣制度之法学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1期
8 刘川;;我国劳务派遣法定连带责任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0期
9 唐永启;;无效劳动合同若干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07期
10 司春燕;论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现状、成因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金朝;;论未续签合同劳动关系的性质及法律责任[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凤琴;国际合同法律适用发展趋势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3 沈巍静;外企代表处劳动派遣的市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霓;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工的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孔凡武;论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D];宁波大学;2011年
6 惠晶晶;对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分配问题的思考[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士卿;A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顾晶;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金炜;我国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潘悦;劳务派遣民事法律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2 韩世远;试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解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董保华;劳动合同的再认识[J];法学;2000年05期
4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中国劳动;2004年04期
5 董保华;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6 黎建飞;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新问题[J];中国律师;1995年03期
7 张民安;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峰;;新《劳动合同法》有哪些变化?[J];当代经理人;2007年12期
2 ;兼并某公司以后 没有与这些公司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该如何处理[J];就业与保障;2007年11期
3 董瑞丰;;劳动合同法要除“灰幕”[J];w,
本文编号:637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3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