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用人单位惩罚性赔偿金的适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8:23

  本文关键词:用人单位惩罚性赔偿金的适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法 用人单位 劳动者 惩罚性赔偿金


【摘要】:我国劳动法虽然已经设立针对用人单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但是在赔偿范围、数额确定、赔偿归属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对赔偿范围,应区分提起司法程序的受害劳动者、其他受害劳动者和社会整体利益,分别予以赔偿,并实行追加赔偿;对赔偿数额,应建立多元化的考量标准、计算基数和赔偿限额标准;对赔偿归属,应分离赔偿金并分别确定归属,并选择公益性组织作为社会整体利益的受偿主体。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劳动法 用人单位 劳动者 惩罚性赔偿金
【基金】:广东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资助项目(11Y54)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惩罚性赔偿责任,是指加害人依法支付的损害赔偿额超出了受害人的实际损失额,以此作为对受害人的补偿和对加害人的惩罚。①设立惩罚性赔偿责任,旨在“通过这种惩罚使其难以负担为此所付出的违法成本,使其不再为类似的不法行为,并以此阻吓其他不法行为人”。②在我国,虽然法学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杨静毅;;惩罚性赔偿金额的经济分析[J];东岳论丛;2011年03期

3 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4 齐圓;;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J];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5 张新宝;;侵权死亡赔偿研究[J];法学研究;2008年04期

6 马新彦;;内幕交易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J];法学研究;2011年06期

7 张新宝;李倩;;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J];清华法学;2009年04期

8 王显勇;;工伤保险与侵权法竞合的理论与立法构想[J];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陈越鹏;;论惩罚性赔偿公益基金之构建——以法经济学为前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王本宏;论惩罚性赔偿在合同领域的适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吴世琦,吴忠红;试论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李进;;劳动基准与劳动公益诉讼[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朱留虎;;论积极违约行为的惩罚性赔偿数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7 马永双;张惠玲;;论民间融资中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黄金桥;;人身侵权损害与死亡赔偿的制度理性[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9 张新宝;任鸿雁;;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守成与创新[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10 高波;;试析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屹立;张帆;;死亡赔偿制度之构建:从个人福利角度的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徐昕;;为什么合作?——华南一个民间收债个案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高利红;;环境民事侵害赔偿原则之检视[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4 饶世权;;完善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5 胡欣;;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竺效;;滥伐林木行为之行政法律责任评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杨琴;;制定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沈薇;;论电视购物买卖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9 赵明贵;李海霞;;我国食品安全法中“十倍赔偿”的法律适用——基于消费者利益的考量[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罗冠杰;;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药品安全责任领域的建立[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于林洋;广告荐证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魏飞;美术作品交易的法律规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丁国峰;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牛锋;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传禄;著作权侵权赔偿责任及赔偿数额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卢f 青;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翔;论我国食品强制召回法律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石江;论大规模侵权的损害赔偿[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玮;论产品责任侵权的惩罚性赔偿[D];苏州大学;2010年

7 高建;论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标准与分配[D];苏州大学;2010年

8 汪志敏;民事欺诈法律调整的冲突与协调[D];苏州大学;2010年

9 何燕妮;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龚忻;消费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孙树菡 ,张思圆;工伤保险的历史沿革[J];劳动保障通讯;2003年06期

3 林志红;;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与适用原则探讨[J];当代经济;2010年23期

4 张伟;产品责任法相关问题比较及我国立法的完善[J];当代法学;2000年06期

5 张云;产品责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6 陈现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解析[J];法律适用;2004年02期

7 寿厉冰,陈乃新;略论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经济法属性[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8 鲁晓明;;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上的适用[J];法学杂志;2009年09期

9 浦川道太郎;;日本法上的惩罚性损害赔偿与制裁性慰谢金[J];法学家;2001年05期

10 翟滨;生命权内容和地位之检讨[J];法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N];人民法院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孙丽;建立我国产品责任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李婷;我国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媛;;劳动者:我们常受哪些伤害——《劳动合同法(草案)》出台背景调查[J];法律与生活;2006年09期

2 周玉萍;;简析《劳动合同法》的若干新规定[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金正民;;劳动者权益有全面保障[J];农家致富;2005年21期

4 阎付克;;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能否同工同酬[J];人力资源;2007年20期

5 李毅;蔡文清;;与劳动者息息相关的六大改变[J];中国市场;2007年24期

6 汪红艳;;劳动合同预告解除制度初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胡仕浩;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争论问题辑要[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8 徐燕;;为了让劳动者绽放微笑——记劳动合同法(草案)首次审议[J];中国人大;2006年01期

9 蔡巧萍;;我国劳动合同立法若干问题[J];新理财;2006年06期

10 何明顺;;《劳动合同法》为劳动者维权提供切实保障[J];中国农垦;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蓓;;浅析劳动者公益诉讼[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黄福明;;浅析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及维权对策[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毓帅;;重塑我国劳动者群体尊严的基本途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 庞春云;;无规章制度规定用人单位有无违纪解除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裴珊;;职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领取生活护理费[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龚和艳;;劳动仲裁受案范围争议问题的法理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7 许建宇;;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8 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课题组;;当前劳动争议处理中若干疑难问题与对策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9 陆胤;;论无故旷工——事实与证据的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务工者应慎签六类合同[N];吉林农村报;2007年

2 胡明坤;现阶段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几点看法[N];经理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黎品玉 黄英;劳动合同双方应同等保护[N];法治快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吴坤;劳动合同法草案[N];法制日报;2006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为了广大劳动者的权益[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6 方立新;经济可以“过冬”法律不能“过冬”[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李晓芳;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求保护[N];昌吉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娇萍;职工群众关注劳动合同立法的热点扫描[N];工人日报;2006年

9 姜松;法律向弱者倾斜才能确保公平[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闻哲;劳动合同法草案 凸显保护劳动者权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海英;南非劳动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2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娜;退休再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杜宁宁;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小薇;劳动者辞职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蔡岚;劳动合同法利益平衡功能的定位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钱海清;政府保护劳动者隐私权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谭文博;两岸解雇保护制度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5 崔旭;大学生兼职的法律关系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肖霄;论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高新峰;集体合同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任昊维;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我国的政府行为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郝鹏;竞业禁止制度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亚莉;论法律视角下的劳动关系[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74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74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6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