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开展“过劳死”问题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尽快开展“过劳死”问题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过劳死” 必要性 劳动争议 劳动组织 问题研究 劳动者权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可行性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 劳动者安全
【摘要】: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郭晓宏在《初论“过劳死”问题的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尚没有对过劳死做出定义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许多问题,都从客观上增加了尽快开展我国的“过劳死”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比如,“累死”之现象的存在、正在超负荷工作着的人们的健康状态、频发的由于劳动组织不合理所导致的工伤事故及劳动争议中潜在的过劳起因
【关键词】: “过劳死” 必要性 劳动争议 劳动组织 问题研究 劳动者权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可行性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 劳动者安全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0j。首榔经济贸易大学安伞_r程 系郭晓宏在《初论“过劈死”问题 的砷}究》一义l}l指Ⅲ,我㈧尚没柑 埘过劳北做…定义这足堪人忤知?j的事实。似是、已经发q硼¨卜侄发0牛的许多问题,郜从客观。卜增加 r堪。陕JJI=腱我阳的“过协北”州趔 研究的必要性。比如,“祟纯”之 现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清;;日本企业中的“杀手”——过劳死[J];国际展望;1990年10期
2 梦月;罗路;;日本的过劳死[J];世界知识;1992年16期
3 鲍刚;“过劳死”与日本的企业经营[J];日本学刊;1993年02期
4 ;日共现状[J];党政论坛;1994年03期
5 兰红宇;朋友,,当心“过劳死”[J];光彩;1994年09期
6 陈鸿斌;漫议日本的“生活大国”取向[J];国际展望;1994年18期
7 屠金琳;谁在乎部属的忙碌[J];中国科技产业;1995年06期
8 李红旗;日本人在变高变胖[J];世界文化;1995年03期
9 祝大鸣;;日本人与“过劳死”[J];世界博览;1995年10期
10 日化;日本人的“过劳死”及其社会文化成因[J];日本学论坛;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夏胜海;郑送平;李强锋;;过劳死[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冯莉;;“过劳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关注“过劳死”背后的心理健康[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方国钰;;职业压力与安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乃民;贾丹兵;刘珊;张永丰;;在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时切勿忽视证候性疲劳[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丹兵;刘珊;李乃民;张永丰;;疲劳的诊断及其量化评定的思路[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海棠;李智飞;;亚健康与美容[A];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飞熊;;企业财务目标应符合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8 刘珊;贾丹兵;李乃民;张永丰;;基于疲劳学的特征及分类浅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天寒;陈琮;;中医学对“过劳死”的认识及预防[A];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周雨;慢性疲劳亮起红灯[N];科技日报;2001年
2 蒲昭和;青壮年“过劳死”的特征和预防[N];中国体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刘丽萍;过劳:逼近中关村精英[N];北京科技报;2002年
4 傅白水;白领 谨防心理过度疲劳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研;CFS至今没有一种特效药[N];辽宁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吴亚明 陈晓星;遭遇暖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屈祖商;韩国的工伤保险制度[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8 杨立新;2003年热点民事案件回顾与点评[N];检察日报;2003年
9 施嘉奇;“过劳死”亟待身份认证[N];文汇报;2003年
10 施嘉奇;休息,应纳入绩效考评[N];文汇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玉;“过劳死”问题的法律调整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汪飞;“过劳死”的法律规制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0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8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