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学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本文关键词:劳动法学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 20 世纪初以来凸显于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诸多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亦是建构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基本思想。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概念,其本身基本上只是一个道德性的抽象观念,因此,我们在学术研究上就应探求如何将之具体落实的方法,否则将沦为纯粹道德化的诉求,免不了终致落空而成为一项口号而已。对于将企业社会责任予以具体落实的方法,西方学界通常从《公司法》入手,将之归类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之一环。如美国学者着力于通过改革董事的义务责任体系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欧洲大陆学者则主要从公司的经营管理结构入手,而且十分注意对劳动者的保护,如德国、荷兰、瑞典和挪威等欧洲大陆国家,另辟蹊径,置董事的信托责任于一旁,重点在公司经营管理机构中设计了劳动者与股东一起共同参与公司重大决策,影响公司决策结果的机制。我国的《公司法》也从“公司目的”(营利赚钱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入手明确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个根本性问题。但是,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看,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考虑股东的利益外,还应当考虑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而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则包括了劳动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等等。因此,在笔者看来,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就不是《公司法》单枪匹马能够实现的,在这点上,恐怕西方学界有失偏颇。因为单就保护劳动者利益而言,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劳动安全法和反歧视法恐怕能比劳动者参与公司监控更有效;就保护消费者利益而言,有效的法律措施恐怕是管制产品安全、强化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和强制披露产品成分和性能,而不是让消费者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在刺激公司捐赠公益、慈善事业方面,显然没有什么能比税法更为有效的措施;至于环境保护,强制性法律措施 2 比公司监管和自我约束要可靠得多。因此,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就必须深深地扎根于一国法律体系之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纯粹的公 司法这样的部门法中。 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者 与股东共同被视为现代企业的主人,因此,劳动者是众多利益相关人 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人,与劳动者权益相关的内容也就是企业社会责 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各种 劳动者权益,对劳动者进行保护,因此,在劳动法学的视野里对企业 社会责任进行探讨就具有了极强的针对性。从我国的实践看,我国现 在已经初步建成以《劳动法》为核心的劳动法法律部门,但我国劳动 者权益保护却不尽人意,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比比皆是,也就是说, 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紧密相联的其 他关系的法律规范在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 作用。那我们除了完善现行《劳动法》,加大执法力度外,是否还能 找出其他的方法来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呢?以解构统一性和整体 性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启示我们,法律体系本身应当是多元存在 的,除了制定法以外,团体规章等民间法也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而且民间法对制定法还起着补充、修改和完善的作用。因此,我们不 妨从民间法入手,来观察其是否有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现 在在我国沿海一带引起巨大影响的生产守则,就是以民间法形式出现 的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生产守则的核心内容都是以国 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劳工标准”为基础,企业执行生产守则就相当于 在企业内部实施劳工标准,从而充分体现了对于相关利益关系人—— 劳动者的保护,也表明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在跨国公司的推 动下,生产守则在我国得到快速推行,其覆盖面逐渐由沿海渗透到内 地,由玩具、服装出口企业扩延到其他外贸加工行业,波及面越来越 广。据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在福建、广东等地对多个跨国公司的 调查,以欧美企业为主的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对其中国合作伙伴的社 会责任问题。跨国公司及其委托监察机构有关工厂社会责任的监察评 估报告,已经成为跨国公司选择合作伙伴的一个基本参考要件。在其 3 决定订货或采购时,安全健康、工厂的生产环境以及工人的劳动条件 是否符合中国的劳动法都是与生产质量、价格、交货期同等重要的考 虑因素。 生产守则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是人们心目中社会 正义的体现,不承认生产守则,就相当于在否定“企业应当承担社会 责任”这个命题,承认生产守则将有利于我国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 健康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推动下,社会责任标准有可能成为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 ISO140000 环境管理体系之后的第三个国际 管理体系标准,因此,生产守则又是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张“门 票”,再加之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点关注对 象,不承认生产守则,就相当于逆国际潮流而动,孤立于国际社会之 外。但是,生产守则是以西方国情为据而制定的,由此导致其在中国 的执行就遇到了诸多问题,首先,生产守则在西方产生的社
【关键词】:劳动法学 企业社会责任 生产守则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前言12-14
- 第一章 劳动法学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之阐析14-26
-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14-17
-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14-15
-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15-16
- 三、本文的界定16-17
-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表现17-20
- 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表现之通说17-19
-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表现之新说19-20
- 第三节 劳动法学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两种视角下的分析20-26
- 一、制定法视角:劳动法学中的企业社会责任21-23
- 二、民间法视角:劳动法学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生产守则23-26
- 第二章 劳动法学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之民间法——生产守则26-39
- 第一节 生产守则的发展26-30
- 一、内部生产守则和外部生产守则26-29
- 二、外部生产守则——SA800029-30
- 第二节 生产守则的运作30-35
- 一、生产守则的运作模式31-33
- 二、生产守则的运作形势33-35
- 第三节 生产守则之社会基础——市民社会35-39
- 一、生产守则的发动机——消费者运动36
- 二、生产守则的制定主体——从跨国公司到行业协会36-37
- 三、市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私人领域、社会运动、志愿性团体、公共领域37-39
- 第三章 劳动法学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民间法之本土化39-56
- 第一节 生产守则之中国意义40-43
- 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40-41
- 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41-42
- 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门票”42-43
- 第二节 生产守则之中国问题43-50
- 一、生产守则的社会基础——缺失43-44
- 二、生产守则的发动机——脆弱44-45
- 三、生产守则的运作——失衡45-46
- 四、生产守则的监督——软弱46-47
- 五、生产守则的效应——实质性的贸易壁垒47-50
- 第三节 生产守则之对策50-56
- 一、倡导市民社会理念,发挥行业协会作用51-52
- 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运动的目的性52-53
- 三、丰富消费者运动的内容,,实现社会正义53
- 四、加强生产守则的外部监督,增强认证机构的公正性53
- 五、制定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应对跨国公司挑战53-56
- 六、加大《劳动法》执法力度,改善劳动者保护现状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1
- 后记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振;;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J];红旗文稿;2005年15期
2 赖娟;李莉;;和谐社会下的公司社会责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3 周瑞玲;;试论公司的社会责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4 石永红;;给垄断行业戴上社会责任的“紧箍咒”[J];吉林人大工作;2007年03期
5 满河军;;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性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6 滕丽;;法治精神:我国媒体社会责任的价值向度[J];新闻知识;2007年12期
7 高寒;;监狱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3期
8 高文;;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说略[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坚持慈善办学 彰显社会责任[J];城市开发;2008年12期
10 张道航;;民营企业发展及其社会责任演进[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森;杨元梅;;媒体类网络公司社会责任实证研究——基于消费者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许红梅;;十一、国有企业特殊社会责任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践行责任 和谐共赢——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倡议书[A];第27届[2007]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廉春慧;唐婉虹;;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声誉[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谈多娇;;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联性研究:一个模型[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范健;王建文;;上市公司高管社会责任及其法律规制初探[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陈晓安;;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8 ;一、从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看国企社会责任——“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林初学主题演讲[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慎;;良知是社会责任的灵魂[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霜桂;;信息产业与我们的社会责任[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群 本报实习生 顾泳;我们共同的目标:社会责任[N];解放日报;2004年
2 记者 赵永新;要求环评机构承担社会责任[N];人民日报;2005年
3 侯建军;重利更重义 信誉促发展[N];中国煤炭报;2006年
4 吴勇毅;倡导“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N];中国企业报;2007年
5 刘焱华;企业:老年人才有所为[N];中国人事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栗玲;企业社会责任 也是一种投资[N];解放日报;2006年
7 本期执笔 李志军;也谈企业的社会责任[N];现代物流报;2007年
8 ;企业要讲社会责任[N];新华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明慧 周艳;理念提升 行动深化[N];国家电网报;2008年
10 张铁港;《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实并不存在》再质疑[N];证券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星星;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D];暨南大学;2012年
2 徐爱军;我国医院社会责任研究:行为表现、指标体系及提升路径[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会芹;政治动因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行为[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何朝晖;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陶冉;跨国石油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永胜;ICP社会责任与网民消费理智的相关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胡贵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唐慧;饭店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李钟植;中国乡镇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文忠;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D];中山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娜;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卢文娟;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徐鑫岩;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4 檀丽阳;公司治理结构、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谭超颖;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毕克;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7 赵莹;我国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社会责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婧;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朱红辉;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市场反应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茅一岚;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92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9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