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请求的类型化
本文关键词:论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请求的类型化
【摘要】:类型化是基本的法学研究方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请求进行类型化研究,能够为当事人准确表达其诉求提供参照,帮助法官做好立案审查工作,还有助于推动劳动诉讼法学的理论研究。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不仅能够提起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变更之诉,还能够提起课予义务之诉。这四类诉讼的适用条件、法律依据、诉讼请求各不相同。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劳动争议 诉讼请求 类型化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一、对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请求进行类型化研究的必要性“在法学研究中分类观察、分类处理十分重要,类型化是基本的研究方法。”〔1〕“其目的就在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社会纠纷进行归类总结,从而为相应诉讼救济途径的设计或诉讼体系漏洞的弥补奠定社会实证基础。”〔2〕对劳动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破解劳动争议案件困局[J];北京观察;2011年08期
2 林静寂;;劳动争议案件现行收费规定之利弊[J];人民司法;2011年05期
3 杨云飞;;浅淡煤炭企业如何控制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4 ;劳动争议可否直接起诉[J];江门文艺;2011年15期
5 郭隆;;六方联动 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J];北京观察;2011年08期
6 张乐;;论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林欧;周红阳;;外国劳动者在华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8 杭鸣;陈传胜;;《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与劳动争议审判[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9 范重光;;劳动争议案件起诉时效辨析[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邓淦华;张华;陈丹;;2008-2010年广州市劳动争议诉讼情况分析[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振涛;仲深;王春宇;;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地区比较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刘胜题;范[菁;刘春泉;;劳动争议案件可以反诉吗?[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于伟;;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相关问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梁智;;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以及办理该类案件的相应法律依据[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滕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玉萍;;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管辖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双轨”管辖体系的可行性[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顾金林;;简言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薛惠娟;设立审理劳动纠纷“绿色通道”[N];河北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郭小平 通讯员 邓文瑶 朱建伟;劳动者应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N];新农村商报;2009年
3 记者 李丽钧;劳动纠纷骤增急需拓展解决渠道[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晓燕 本报通讯员 刘佳洁;劳动争议案件呈井喷式增长[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 焦光旭 何莉苹;劳动争议案件申诉时效的性质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方力 黄宏 袁艳 通讯员 徐琼辉 陈露洁 (袁艳 整理) 朱海兵;“土律师”打官司的背后[N];浙江日报;2010年
7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蒋桥生;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机制完善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法院 李西乾;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几点做法[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记者 曲芳 通讯员 王剑辉;劳动争议案件呈现新特点[N];天津政法报;2008年
10 记者 陈忠仪 通讯员 高万泉;上海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增加[N];人民法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亓宗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林蔚;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兴东;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陆学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褚利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D];安徽大学;2006年
8 顾虞丹;工会在劳动争议中的纠纷解决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房芳;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思;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评析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5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2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