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劳动争议仲裁的定性以及完善
本文关键词:浅议劳动争议仲裁的定性以及完善
【摘要】: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虽有"仲裁"之名,但实为"行政裁决"。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对解决劳动争议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劳动仲裁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法定程序,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随着劳动争议内容的复杂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弊端已逐渐凸显出来,不利于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笔者对劳动争议仲裁加以定性,并对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加以完善,从而促使劳动争议的顺利解决。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争议 仲裁 定性 完善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劳动争议仲裁由于其便捷、迅速、高效等优点,成为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其任务在于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解除正在逐步转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秋香,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先裁后审体制的改革意见[J];社会科学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照东;;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2 许建宇;我国人事争议处理受案范围的再调整 兼论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合理定位与分工[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3 郑尚元;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制度比较与分析——兼谈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制度的改革走向[J];法律适用;2005年10期
4 许建宇;;“有利原则”的提出及其在劳动合同法中的适用[J];法学;2006年05期
5 徐飞;陕耀;张慧敏;;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若干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6年08期
6 彭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程序层面之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韩桂君;修改《劳动法》若干问题研究——从基本理念和具体制度层面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王熙文;;上下班途中的工伤[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张照东;;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J];河北法学;2006年11期
10 张新兵;谢英亮;卜显忠;;我国解决劳动争议的市场化运行模式探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添元;;关于构建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若干思考[A];2006年体育仲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戴德生;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林原;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立新;论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益保护[D];郑州大学;2004年
2 李林太;劳动法公法性分析及其启示[D];苏州大学;2004年
3 洛大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周丹单;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丁贤;从裁审关系看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D];四川大学;2004年
6 唐婵凤;论无效劳动合同[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刘海燕;解雇权限制制度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岳增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吴海涛;劳动合同立法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扈春海;社会法的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荣;;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创新和价值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2 郜莲;;浅议劳动争议仲裁的定性以及完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朱信民;赵晓燕;;《劳动争议处理法》立法构想[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12期
4 李志勋;;走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之路[J];中国劳动;2008年05期
5 陈双喜;;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刘冬京;刘雪斌;;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改革之分析与建议——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对象[J];求实;2010年09期
7 赵自云;;浅析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法律问题[J];福建法学;1997年01期
8 陈X;;劳动仲裁——协调劳资纠纷的重要手段[J];当代广西;2005年04期
9 江贻彬;;国有大中型企业劳动争议问题浅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王平;赵晓燕;;我省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新举措[J];山东劳动保障;200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振涛;仲深;王春宇;;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地区比较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于伟;;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相关问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林显清;龚和艳;;我省乡镇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6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梁智;;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以及办理该类案件的相应法律依据[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胜题;范[菁;刘春泉;;劳动争议案件可以反诉吗?[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滕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玉萍;;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管辖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双轨”管辖体系的可行性[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思;劳动立法对金融人事合规操作的影响[N];上海金融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方力 黄宏 袁艳 通讯员 徐琼辉 陈露洁 (袁艳 整理) 朱海兵;“土律师”打官司的背后[N];浙江日报;2010年
3 吴杏萍 余浩;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多[N];宜兴日报;2008年
4 张波 李建华;调解仲裁监察“三合一”[N];韶关日报;2008年
5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别让小争议酿成大事端[N];工人日报;2009年
6 王欢;北京市宣武区注重调解手段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郭小平 通讯员 邓文瑶 朱建伟;劳动者应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N];新农村商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靳彦丽 通讯员 李国静;群众视他为亲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9 于洋;劳动争议执行案件缘何升幅大[N];江苏经济报;2007年
10 李飞邋本报通讯员 佟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杨裕贤;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3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4 孟向明;论仲裁与诉讼衔接的法律制度构建[D];郑州大学;2007年
5 褚利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D];安徽大学;2006年
6 张雅芳;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之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李林蔚;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李s,
本文编号:827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2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