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9:47
本文关键词: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务员 劳动基本权 公务员劳动基本权 劳动者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
【摘要】: 公务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不同国度、不同法部门,涵义不同,范围不同,本文所指公务员为常任制的事务类公务员。此类公务员因处于被支配地位,须在上级的指挥监督下提供劳动,且工作目的是获取薪俸,实现生存权,因而具有劳动者地位。公务员同时具有为全体国民服务的公仆与国民的一份子双重身份,作为国民一份子,其应当享有国民的基本权利;而作为全体国民的服务者,其权利应当受到限制。从古代国家附庸到现代国家法律关系主体,公务员关系正以劳动关系为终极目标进行演进,随着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扬弃,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的享有获得了理论依据。然而,公务员毕竟与普通劳动者间存在差别,基于职务的公共性、国家的长治久安、民众的公共福祉考虑,公务员的劳动基本权必须要受到限制。这进而涉及到了国家利益与公务员个人利益的平衡与协调问题。公务员种类繁多,情形各异,因而应根据其职务公共性程度进行差别化限制,但任何限制都应当给予相应补偿,以实现法治国家的最高理念——公平与正义。以美国、日本及德国公务员制度为参照,结合我国国情,应移植“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作为我国公务员关系的理论基础。在构建公务员劳动基本权制度时,应以公务员具有劳动者地位为基点,明确公务员关系与劳动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劳动关系和一般行政法律关系的差异性,在引入法律保留原则的同时,对公务员的劳动基本权做出差别限制。
【关键词】:公务员 劳动基本权 公务员劳动基本权 劳动者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5;D922.1
【目录】:
- 内容提要4-12
- 绪论12-20
- 一、研究动机12-14
- 二、研究意义14-15
- 三、研究背景15-17
- 四、研究架构17-18
- 五、研究局限18-20
- 第一章 公务员的意涵20-37
- 第一节 学理上的公务员20-23
- 一、我国大陆地区学者观点20-21
- 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观点21-23
- 第二节 各国(地区)法上的公务员23-31
- 一、美国法上的公务员23-24
- 二、英国法上的公务员24-25
- 三、加拿大法上的公务员25
- 四、德国法上的公务员25-26
- 五、法国法上的公务员26-27
- 六、日本法上的公务员27-28
- 七、我国台湾地区法上的公务员28-29
- 八、我国大陆地区法上的公务员29-31
- 第三节 公务员的分类31-36
- 一、行政官与司法官32
- 二、文官与武官32-33
- 三、政务官与事务官33
- 四、任命职与契约职33-34
- 五、普通职与特别职34-35
- 六、任命人员与民选人员35
- 七、民意代表与非民意代表35
- 八、完全适用于公务员法人员与不完全适用于公务员法人员35
- 九、领导职公务员与非领导职公务员35-36
- 本章小结36-37
- 第二章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多视角考察37-71
- 第一节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学理考察37-43
- 一、肯定说与否定说37-39
- 二、学界主要观点39-42
- 三、本文观点42-43
- 第二节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实体法考察43-50
- 一、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法源基础43-47
- 二、劳动关系法令对公务员的适用47-50
- 三、判例对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认定——以日本为例50
- 第三节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劳动者概念分析50-55
- 一、学科上的劳动者51-52
- 二、部门法上的劳动者52-55
- 第四节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劳动者判定标准分析55-60
- 一、人格从属说57-58
- 二、经济从属说58
- 三、组织从属性58-60
- 第五节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公务员政事分类考察60-62
- 第六节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劳动关系范畴考察62-65
- 一、劳资关系64
- 二、劳工关系64
- 三、劳使关系64
- 四、雇佣关系64-65
- 五、员工关系65
- 六、产业关系65
- 第七节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权利维度分析65-66
- 第八节 公务员劳动者地位的历史学考察66-68
- 一、劳动关系的历史演进66-67
- 二、公务员关系的历史演进67-68
- 本章小结68-71
- 第三章 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的法理基础71-104
- 第一节 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概览72-79
- 一、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的概念72
- 二、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源起72-76
- 三、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的发生原因76-77
- 四、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的特征77-78
- 五、传统“特别权力关系”与“一般权力关系”的比较78-79
- 第二节 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修正79-85
- 一、基础关系与管理关系理论80
- 二、重要性理论80-81
- 三、权利影响说81
- 四、特别法律关系理论81-82
- 五、公法上职务关系82-83
- 六、特殊劳动契约关系83-84
- 七、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趋势84-85
- 第三节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存废之争85-92
- 一、有关“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存废之争的主要学说86-87
- 二、日本学者关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存废的主要观点87-88
- 三、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关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存废的主要观点88-92
- 四、本文观点92
- 第四节 有关公务员劳动基本权主要理论的演进92-101
- 一、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演进93-97
- 二、“专制权力原则”的演进97-98
- 三、“特权论”的演进98-99
- 四、“英王特权理论”的演进99-101
- 本章小结101-104
- 第四章 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的确立与限制104-139
- 第一节 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的意涵104-106
- 一、劳动基本权的意涵104-105
- 二、劳动基本权的范畴105-106
- 三、公务员的劳动基本权106
- 第二节 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的内容106-115
- 一、公务员的团结权106-111
- 二、公务员的团体协商权111-114
- 三、公务员的争议权114-115
- 第三节 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的确立——以美国为主要参照115-121
- 一、萌芽时期(1820-1962)的美国公务员劳动基本权116-117
- 二、总统行政命令时期(1962-1978)的美国公务员劳动基本权117-119
- 三、文官改革法时期(1978 年至今)的美国公务员劳动基本权119-121
- 第四节 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的限制121-137
- 一、公务员劳动基本权限制的学理探讨122-127
- 二、公务员劳动基本权限制的判例分析——以日本最高法院相关判解为例.127-129
- 三、公务员团体协商权的限制129-131
- 四、公务员争议权的限制——基于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理考察131-137
- 本章小结137-139
- 第五章 美日德公务员劳动基本权制度的比较考察与借鉴139-168
- 第一节 美国公务员劳动基本权制度139-146
- 一、美国公务员的团结权139-140
- 二、美国公务员的团体协商权140-144
- 三、美国公务员的争议权144-146
- 第二节 日本公务员劳动基本权制度146-155
- 一、日本公务员的团结权146-149
- 二、日本公务员的团体协商权149-152
- 三、日本公务员的争议权152-155
- 第三节 德国公务员劳动基本权制度155-166
- 一、德国公务员的团结权155-161
- 二、德国公务员的团体协商权161-165
- 三、德国公务员的争议权165-166
- 本章小结166-168
- 第六章 我国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的理论移植与制度建构168-191
- 第一节 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我国的影响168-171
- 一、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我国影响的学理评述169-170
- 二、本文观点170-171
- 第二节 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我国的消亡171-175
- 一、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法律保留原则相悖172
- 二、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实质法治理念相悖172-173
- 三、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相悖173
- 四、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人权理论相悖173-175
- 五、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宪政精神相悖175
- 第三节 我国未来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理论的移植175-183
- 一、问题的提出175-177
- 二、劳动关系本质的有关理论177-180
- 三、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理论移植的分析180-183
- 四、“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移植183
- 第四节 我国未来公务员劳动基本权制度建构的问题点183-190
- 一、识别公务员关系与劳动关系的相似性183-184
- 二、厘清公务员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差异性184-185
- 三、划清公务员法律关系与一般行政法律关系的界限185-186
- 四、廓清公务员法与宪法、劳动法的相互关系186
- 五、不同类别公务员的劳动基本权应作差别限制186-187
- 六、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限制公务员的劳动基本权187
- 七、审慎赋予并合理限制公务员的团体协商权和争议权187-188
- 八、以“不超过必要限度”为原则对公务员实施刑事制裁188
- 九、法律保留原则应尽快引入188-189
- 十、推进我国公务员法制现代化的步伐189-190
- 本章小结190-191
- 结论191-194
- 参考文献194-201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01-202
- 谢辞202-204
- 摘要204-206
- Abstract206-20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洪磊;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2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3272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