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视角下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权视角下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近现代人权保障运动蓬勃兴起,劳动权成为人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权保障的好坏关系到公民基本人权实现的程度。我国历来重视公民的劳动权保障,现已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劳动权法律保障体系,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社会利益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再加上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仍非常严重。因此如何在适合我国现状的前提下,保障公民的劳动权的实现是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今后完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劳动权与人权的关联为出发点,剖析了劳动权的人权本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现状及不足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借鉴其他国家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首先结合劳动权概念的各种学说阐述了劳动权的内涵,其次论述了劳动权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劳动权的人权属性。第三部分从人权角度论述了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人权保障视野下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国外主流国家和地区劳动权保障制度现状,并对各种制度的特点进行总结。第五部分则主要论述在立法、执法、司法方面完善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对策与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论。
【关键词】:劳动权 人权价值 劳动保障监察 司法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论文选题目的与意义9-10
- 1.1.1 选题目的9
- 1.1.2 选题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6
- 1.2.1 劳动权概念的界定10-12
- 1.2.2 劳动权的性质12-13
- 1.2.3 国际人权公约中有关劳动权保护的规定13-14
- 1.2.4 国外劳动争议调解制度14-16
- 1.3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16-18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可能创新点16-18
- 第2章 人权视角下劳动权理论概述18-25
- 2.1 劳动权的含义18-22
- 2.1.1 劳动权产生的背景18-20
- 2.1.2 劳动权的概念20-22
- 2.2 劳动权与人权的关联22-25
- 2.2.1 劳动权的人权之路22-23
- 2.2.2 劳动权法律保障的人权价值23-25
- 第3章 人权视角下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5-34
- 3.1 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现状25-28
- 3.1.1 劳动权保障的立法现状25-26
- 3.1.2 劳动权保障的执法现状26-27
- 3.1.3 劳动权保障的司法现状27-28
- 3.2 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8-34
- 3.2.1 立法层面存在的问题29-31
- 3.2.2 执法层面存在的问题31-32
- 3.2.3 司法层面存在的问题32-34
- 第4章 国外劳动权法律保障的相关内容简介34-40
- 4.1 国外主要国家法律对劳动权主体的规定34-35
- 4.2 国外主要国家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35-36
- 4.2.1 法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35
- 4.2.2 美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35
- 4.2.3 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动保障监察的相关规定35-36
- 4.3 国外主要国家的劳动仲裁制度36-38
- 4.3.1 美国的劳动仲裁制度36-37
- 4.3.2 法国的劳动仲裁制度37
- 4.3.3 德国的劳动仲裁制度37-38
- 4.4 国外主要国家的罢工体系38-40
- 4.4.1 美国的罢工体系38
- 4.4.2 德国的罢工体系38-40
- 第5章 人权视角下完善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相关建议40-46
- 5.1 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立法完善40-43
- 5.1.1 应以保障人权为劳动权的立法原则40-41
- 5.1.2 劳动权主体的规定应更具普遍性41-42
- 5.1.3 要重视劳动者集体权的保护42-43
- 5.2 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执法完善43-44
- 5.2.1 注重保障劳动者自由权43
- 5.2.2 注重权益恢复的及时性43-44
- 5.3 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司法完善44-46
- 5.3.1 取消仲裁前置制度44
- 5.3.2 提高调解组织的独立性44-46
- 第6章 结论46-47
- 6.1 完善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是我国现实之需46
- 6.2 完善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制度的内在优势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作者简介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明;;论民营经济法律保障制度创新[J];浙江经济;2002年20期
2 张辉;;我国公平竞争法律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J];社会科学家;2007年03期
3 张辉;;竞争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的实现——我国构建公平竞争的法律保障制度刍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刘焱白;;论我国信用法律保障制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任园园;眭国荣;;中外志愿服务法律保障制度对比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07期
6 陈越;;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7 胡盛仪;中国生育法律保障制度探析[J];江汉论坛;1997年01期
8 陈晓阳;;论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法律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J];楚天主人;1999年05期
9 马锦程;武月峰;;“助人行为”的法律保障制度探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涂仕华;张工;;两岸投资法律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道猛;;贵阳市廉租住房法律保障制度问题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2 陈德敏;峥嵘;;论我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制度遵循的原则[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3 龙茜;;论环境标志的法律保障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刘剑文;魏建国;翟继光;;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法律保障制度[A];财税法论丛(第3卷)[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娇萍;推动健全职工和工会权益法律保障制度[N];工人日报;2008年
2 李超(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生);国外老年人立法保护概况[N];中国老年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旭晨;简述中国商会法律制度的创立[N];法制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咏;中国投资者海外投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玲;家事劳动价值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葛瑞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王璞;自建设施供水安全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唐海铭;人权视角下我国劳动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左媛;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谷婧;最低工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健;我国食品安全权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8 姜起祥;劳动者工资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文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晏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1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5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