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制度合法性压力与劳动合同签订——对珠三角农民工劳动合同的定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6:30

  本文关键词:制度合法性压力与劳动合同签订——对珠三角农民工劳动合同的定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 制度压力 合法性机制


【摘要】: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实施引起的广泛争议,从实质上可以总结为,对国家和市场在劳动关系上作用的不同判断。文章力图整合现有研究视角,以劳动合同签订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回应对二者关系的争论。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建立的统计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制度压力越大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越高。这表明,在中国现有制度安排下,劳动合同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工资谈判工具,只具有劳资关系合法化的象征。劳动关系的实质性变迁取决于政府政策引导下的劳资双方力量的博弈,作为国家力量产物的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走向规范化的起点。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劳动合同 制度压力 合法性机制
【基金】: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农民工的影响》(2009JYJR007)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契约关系,而建立和维持这种契约关系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手段就是签订劳动合同,尤其是书面劳动合同的订立,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现实来看,由于城镇新增人口就业、农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林平,郭志坚;企业性质、政府缺位、集体协商与外来女工的权益保障[J];社会学研究;2004年06期

2 刘东;;也论权利不对称情况下的劳动契约运行机制——兼与梁东黎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凯;;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的思路探析[J];文教资料;2006年21期

2 刘平;;新二元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怡;外来女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吴丽娅;金华进城务工农民的公共服务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陈红霞;转型期非公有制企业女工劳动保护困境与出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立娜;论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农民工权益中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5 康宝东;农民工劳动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郎晓波;经济发展状况与妇女权益保障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林磊;权益受损与抗争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童金城;农民工的社会剥夺:现状与逻辑[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忠斌;中国劳动关系演变历史及发展趋向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10 王亚莉;论法律视角下的劳动关系[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瑾;;论国际劳工标准与农民工权益保护[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2 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3 刘福奇;;对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夏小林;私营部门:劳资关系及协调机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5 程保平;;产权制度、合谋条款及国家成功——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以建筑市场为例)的契约理论再解释[J];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6 郑英隆;中国农民工弱信息能力初探[J];经济学家;2005年05期

7 郑英隆;;比较利益的递进追求:农民工演进的劳动经济学解读[J];经济学家;2007年02期

8 杨瑞龙,卢周来;正式契约的第三方实施与权力最优化——对农民工工资纠纷的契约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9 刘林平;;企业的社会资本:概念反思和测量途径——兼评边燕杰、丘海雄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10 李春玲;;流动人口地位获得的非制度途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之比较[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胜秋;;代签劳动合同 没有法律效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2 ;导言[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3 刘莹;;劳动合同加盖劳动者私章是否有效[J];人事天地;2011年04期

4 剑华;;《劳动合同法》背后的劳资博弈[J];黄金时代;2008年03期

5 梁达;;谨防故意不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专家”[J];人事天地;2010年23期

6 张立君;;法律咨询[J];分忧;2011年03期

7 任宣;;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组来粤检查[J];人民之声;2011年08期

8 ;仲裁庭录[J];当代工人;2011年10期

9 苏汉宁;;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J];江门文艺;2011年11期

10 冷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大问题[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7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张天武;孙强;;关于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评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10 潘耀丹;;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田丽;措美县四项措施确保《劳动合同法》实施[N];西藏日报;2008年

2 记者 吴珊;市政协视察我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情况[N];黑河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吾斯曼江·买买提;阿图什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N];克孜勒苏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林文捷;劳动合同法应完善个人劳动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 李树军;市人大检查《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情况[N];朝阳日报;2011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 林嘉;博弈与平衡:劳动合同法诞生记[N];光明日报;2011年

7 徐道稳 深圳大学法学院;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已初步实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见习记者 李吉斌;贯彻执行好劳动合同法不留死角[N];法制日报;2011年

9 记者 徐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N];人民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孙佳薇;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N];黑龙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王红枝;企业员工录用和解雇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丽萍;企业用工机制的劳动法保障[D];湖南大学;2009年

6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青;论《劳动合同法》在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张忆平;劳动立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6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76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b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